​民间故事:捕鲸记

民间故事:捕鲸记

雪后清晨,金灿灿的阳光照得连丰渔港光彩夺目。捕鲸船“长弓号”第一次冬季远征回来了,舷边拖着一头巨大的长须鲸。

人们闻讯赶来参观,码头上喜气洋洋。“长弓号”靠岸后,水产工人开动机器,很快就把这头身长二十多米、体重十万来斤的巨鲸拖上了坞道。

这种长须鲸,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鲸皮可制皮革;鲸肉可做罐头食品;鲸脂肪可以炼油。国家科研和机械工业特殊需要的各种高级润滑油,可以从它的身上提炼出来。

小刚和伙伴们越看越感到新奇:这样巨大的长须鲸可怎么捕到的呢?他们登上“长弓号”甲板,围着一个头戴风镜的叔叔,非要他讲讲捕鲸的故事不可。

头戴风镜的叔叔指着一位老渔工说:“捕鲸的故事多得很,全都装在老伯伯的脑子里,就怕他不讲呀!”

孩子们一听,“忽拉”一声就把老伯伯围上了。老伯伯笑呵呵地说:“要听故事有个条件,听完了可得提意见呀!”说着,掏出了小烟袋,坐在甲板上···

故事,就从这次出海开始了。入冬以来,一连下了两场鹅毛大雪,按着往常年,又到了捕捞淡季。可是今年,全港生产热气腾腾。

在“长弓号”的大舱里,响起了爆豆似的掌声,捕鲸工人讨论通过了一项冬季猎捕长须鲸的计划。一个满面红光的人站起来讲话,他就是老船长、共产党员赵多生。

他拉起宏亮的嗓门讲道:“不入虎穴,难得虎子。我们有决心通过刻苦实践,为支援国家建设捕到大个的长须鲸。”

正讲着,会场里有人咳嗽一声,大伙回头一看,原来是大胡子班长李老贵。他不紧不慢地搭腔了:“大伙的干劲我赞成,大伙的想法是好的。能不能行得通?我保留看法。”

“有看法,可以当面说嘛!”不知谁插了一句。李老贵坐不住了:“不用说也是明摆着的,就凭咱们船的条件,要是冬季能到远海捕长须鲸,早就不在近海捕鰮鲸了,还会等到今天!”

渔工们按照原订计划,开始了紧张地备航。共青团员马光辉,一边擦洗炮箭,一边唱着。他是去年高中毕业来到“长弓号”的新炮手,曾多次参加近海猎捕鰮鲸的战斗,现在,就要第一次远航捕大鲸了,心里格外高兴。

“呜—!”一列捕鱼船队浩浩荡荡地出海了。小马的心也跟着飞向了远方:“人家行动得可真快呀!”但想到报送党委的计划,想到大胡子班长的话,不由眉头上堆起了疙瘩。

正在这时,有人喊:“船长回来啦!”老船长赵冬生,开完党委扩大会,大步流星地走来。

老船长放下肩上的小木箱,兴奋地告诉大伙:“党委完全支持我们的革命行动,并说,有困难提出来,领导帮助解决。”

大伙高兴地说:“没困难!”小马加了一句:“万事俱备,只待拔锚啦!”老船长一听笑了,笑得小马楞住了。

老船长说:“小伙子,可不能粗心啊!”他指着身旁的小木箱说:“这些常备药品,要不是咱们老班长想着,说不定忘掉了!”小马望着大胡子班长李老贵,心里暗暗赞佩:老班长的心真细啊!

老船长语重心长地对大伙说:“咱们是第一次冬季出远海捕大鲸,这既是一场生产革命,也是一场思想革命。为此,宁可把困难想得多些,晚上开个会大伙好好碰碰。”

启航的日子到了。这一天,码头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常。党委王书记紧紧拉着老船长的手,千叮咛,万嘱咐,预祝大家远航成功。

汽笛长鸣,“长弓号”徐徐开出码头。小马不住地向人们招手:“等着吧,我们一定捕个大鲸回来。”

“长弓号”很快驶进黄海水域。老天突然阴下面孔,海风呼啸,寒气逼人,丈把高的大浪,如狠似虎地不断向甲板扑来。

可是,渔工们风吹不动,浪打不摇,个个象铁打的汉子,站在舵楼顶和高高的桅杆上四下搜寻。老船长一边指挥,一边把航行的情况,仔仔细细地标在海图上。

老炮手张大中,抓住船身在风浪中激烈摇摆的时机,训练小马的实战本领。“左舷,右舷,正前一百二,左侧八十······”随着老炮手的命令,小马操炮的动作灵活而准确。

一个大浪打来,海水淹得小马两眼红肿涩痛。老炮手劝他休息,小马说啥也不肯:“张师傅,你常说一个炮手只能在风浪中摔打出来。这会儿,不正是好机会吗!”

海鸥迎风斗浪,展翅盘旋。“长弓号”象支离弦的利箭,穿过黄海北域,直向中部驶去。

气温不住地下降,甲板上,软梯旁,全结满了冰凌。巳经三天三夜过去了,不见一点长须鲸的踪影。

正在大伙非常焦急的时候,忽然发现海面上升起两股雾状喷潮,人们立刻高兴地叫起来:“长须鲸起水了!”老船长沉着而果断地发出命令:“靠上去,全速前进!”

不多时,发现一对长须鲸时起时伏。“长弓号”咬住一头紧紧追上去,三百米,二百米,一百米,靠得越来越近了。“千万盯住它!”大胡子班长急得喊起来。

老炮手张大中十分镇定地站在炮位上。他刚要发炮,一个大浪劈头盖脑地压了下来。

当海浪落下时,长须鲸已经潜进海水不见了。气得小马直跺脚:“休想溜掉,就是一根针也要把它捞上来!”

可是,天已经渐渐地黑了,四下寻找,不见一点踪影,“长弓号”只好在海上抛锚停舶。出海第四天又这样过去了。

大伙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地睡不着,天、水仍然在眼前旋转。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小马那圆润的脸上,浮现出忧虑的神色。

李老贵心火不住地往上冒。他想:照这样下去,时间丢掉了,长须鲸捕不成,捕鰮鲸的计划也要落空,损失该多大呀!······

会议室里灯光明亮,党小组会正在进行。为了打开局面,党小组决定马上召开渔工大会,让大伙想办法突破难关。

同志们全来了,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会上,围绕着坚持战斗还是立即返航,展开了热烈争论。许多同志主张再大的困难也要顶住,坚持实践,就是胜利。

也有的认为,事情并不那么容易,眼下风浪这样大,有鲸难发现;发现了难靠上,就算靠上了,也不一定能打中它,不如马上返航,把力气用在近海捕鰮鲸上。老班长就是这样看的,他说:“摘不到西瓜,不如回去拣芝麻。”

小马不赞成他的看法:“我不信人叫困难吓住了!”大胡子班长并不让步:“你是个炮手,你最明白三点成一线才能命中目标的道理,请问,浪滚,船动,鲸跑,怎么打?谁有本领,打中一个我看看!”

老船长一看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便把话题拉了过去,他说:“这种不利的环境,正是捕长须鲸的好时机。因为长须鲸只在冬季回游到我国黄海一带,其他季节是很少看到的。”

“当然,有些规律性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比如,长须鲸所捕食的鳞虾,冬天多在深水游动,因此,长须鲸潜水捕食的时间较长,起水呼吸时间很短,每次起水喘气只有两三秒钟,发现它确实不容易。”

小马说:“除了轮机班,所有同志都应当参加海面寻视;一发现,就要迅速靠上去,一靠上,就要千方百计打中它,不给它任何喘息的机会,我不信真就捕不到。”

李老贵笑了:“说得多么简单!”小马一听,马上回了一句:“简单不简单,要靠实践,不要过早下结论。”

李老贵不再吭声了。老船长满面笑容地说:“思想是否统一,行动是否一致,是这次出海的成败关键。有不同看法的同志,都可以说说,大伙商量嘛!”

李老贵不耐烦了:“大伙说的全在理,我没二话。能捕到一船金豆子回去,我才高兴哩!”说完,就转身退出会场。

小马一看,沉不住气了:“到了这个节骨眼,他还结着思想疙瘩,这怎么行!”老船长说:“大伙都别急,他的脾气我有底,思想工作交给我!”

同志们全休息了,只有船长室的灯亮着,老船长和李老贵还在谈心。船钟已敲过了十一响。·····

第二天一大早,李老贵和同志们一起开始了新的战斗。甲板上、舵楼顶和高高的桅杆上都站满了人,全神贯注地监视着海面。

正在紧张地进行战斗,党委拍来了天气突变的紧急电报。大伙全楞住了:寒流一到,风浪升级,对打开新局面太不利了!

小马主张在暴风雪到来之前,全力以赴地打一场突击战,把时间抢回来,可是,又担心李老贵不同意。李老贵看出了他的心思,立即表示同意说: “现在离寒流到来,还有十几个小时,我赞成小马的意见!”

大伙的想法很快统一了。小王噼噼叭叭地发出回电,向党委表达了全体渔工的决心:立下愚公志,坚决击中长须鲸。

中午时分,站在桅顶上的李老贵,发现远处有一群海鸟嬉水。老船长立即发出命令:“'海鸟打闪,离鱼不远',全体注意了!”“长弓号”飞速向前开去。

不多久,李老贵惊喜地发出信号:“正前方长须鲸起水!”人们顺着他指点的方位一看,只见一股水柱喷向高空。“靠上去,准备射击!”

海面上浪涛滚滚,天空中群鸟盘旋。渔工们的心啊,象上弦的弓箭拉得登登紧。靠近,再靠近。可是,一眨眼水柱不见了。

长须鲸虽然视力很弱,但是听觉却相当灵敏,听到一点响声就要急速躲逃,要想靠近它十分困难。有经验的老船长,命令轮机班关闭所有机器,消除响声,借助行驶惯性悄悄向前浮动。

“长弓号”很快驶进了长须鲸潜水的方位。可是,狡猾的长须鲸出没无常,时而从右侧起水,时而又从左侧钻出海面;有时还侧着身子,用圆柱般的眼睛盯着船底打转转,很难得到发炮机会。

太阳已经偏西了。为了夺取主动局面,老船长决定用火炮轰击海面,把它激怒起来。

“轰隆”一声炮响,巨大的声浪,果然把它震惊了。只见一个庞然大物急霍霍地窜出水面,向前径直奔逃。整个目标暴露在海面上,“长弓号”咬住不放,猛扑过去。

终于靠近了。老炮手张大中“轰”地开了一炮,炮箭刷拉拉脱膛而去,正中巨鲸腰部。

“打中了!”“长弓号”欢腾起来。老船长向老炮手猛击一掌,祝贺他一炮命中,打响了“长弓号”冬季猎捕长须鲸的第一炮。小王立即向党委发出了报捷电。

中箭的巨鲸,拼命挣扎,拖着“长弓号”在海上“扭秧歌”。为了加快它的死亡,老炮手拍着小马的肩膀说:“来,再给它一家伙!”小马担心误事,百般推让。李老贵喊道:“大胆地干嘛!

小马鼓起勇气,登上炮位,紧握炮柄,目视前方,简直象个小老虎。李老贵高兴了:“这才象个炮手的样哪!”

五分,十分,十五分钟过去了,依靠肺部呼吸的长须鲸在水中憋不住了,气喘吁吁地钻出了海面。“准备射击!”老船长发出了命令。

“打!”小马紧扣扳机,“轰隆”一声,炮箭直向巨鲸飞去。“打中了!”同志们没有不夸赞小马的,小马的脸上也浮现出兴奋的笑容。

突然,有人焦急地喊起来:“长须鲸逃跑了!”大伙定睛一看,果然不见了,海面上只剩两根捕綆漂动着。原来小马这一炮,恰巧打在头一炮的命中点上,“咔喳”一声切断 了第一支炮箭的捕綆,巨鲸脱綆跑掉了。

大伙都很着急。李老贵冲着小马发脾气:“怎么搞的,到手的玩艺儿放跑了,你可真行!”小马难过得简直要哭出声来。

老船长命令小王拍电报,把长须鲸跑掉的情况汇报党委。同志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天这么晚了,寒流又快到了,怕是追不回来了。”.....·

正在大伙焦急的时候,电铃“哗”地一声响了,人们立刻肃静下来。只听老船长镇定地发出命令:“各就各位,全速追击!”“长弓号”顷刻开动,直向巨鲸潜逃方向追去。

天已渐渐黑了,几台探照灯同时打开,照得海面通明。长须鲸象脱缰的野马,拼命奔逃。“长弓号”犹如一把锋利的刀斧,猛劈过去。

小马要老炮手替换他,老炮手说啥不依,鼓励他坚持战斗。两个人正在推让,老船长走来亲切地对小马说:“小伙子,你打得很好嘛,接着干下去!”

“党委拍来贺电!”电报员小王兴奋地喊道。“贺电?!”长须鲸跑掉了还祝贺什么呢?不少同志感到惊异。小王读道:祝贺“长弓号”在冬季猎捕长须鲸战斗中刻苦实践,初获战果,望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党的鼓励温暖着每个渔工的心田。

滚滚黑云迎头扑来,海面上飞起雪花,气温突然下降,人们眉毛上挂满了冰霜。寒流已经来到了。

风在怒吼,海在咆哮,“长弓号”摇摆颠簸得更加厉害了。但是,渔工们只有一个信念:坚持,坚持战斗就是胜利!

眼看靠上了奔逃的巨鲸,可是一个大浪下来,打得小马趔趔趄趄,老船长立刻上前抱住他:“不要慌!”说着,又一个大浪扑过来。

李老贵看到老船长和小马挺立在风浪中的身影,不由心里热乎乎的。他提起一盏手灯,一个箭步冲了过去。

李老贵顶着风浪在船头上架起探照灯,为小马提供了有利的发炮条件。这时,发现巨鲸呼吸急促,游速渐渐减慢。

“打!”小马屏住呼吸,沉着地打出第三支炮箭,只见一溜火光射向巨鲸。“打中了!”“打中了1”大伙再一次欢呼起来。

6巨鲸拖着长长的捕粳钻进了海水,血染大海,一片火红。这时,电报室里灯光闪动,喜讯又一次传向党委。

李老贵冲着小马竖起大拇指:“小伙子,好样的!”小马两眼闪动着激动的泪花。起鲸机急速转动着,一头巨大的长须鲸乖乖地露出了水面。

就这样,经过渔工们的密切配合和刻苦实践,终于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夺取了第一次冬季猎捕长须鲸的胜利。在“长弓号”的捕鲸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听到这里,孩子们的脸上浮现出喜悦的笑容。小刚敬佩地说:“那个李老贵伯伯,后来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呀!”老伯伯摆手说:“不,他比起同志们差多喽!”

正说着,头戴风镜的叔叔来了。老伯伯介绍说:“他就是最后击中长须鲸的副炮手小马。”孩子们一听,噼噼叭叭地鼓起掌来。

小马连忙摆手说:“我还得好好地向咱们老班长学习哩!”说着,把手指向站在身前的老伯伯。孩子们这才明白,原来讲故事的老伯伯,正是大胡子班长李老贵。

正在这时,老船长赵冬生和党委王书记满面春风地走来了。王书记和同志们一一握手,表示祝贺,并鼓励大家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相关推荐

​《权游》人物志——瑟曦·兰尼斯特

​《权游》人物志——瑟曦·兰尼斯特

120

《权游》人物志——瑟曦·兰尼斯特 瑟曦·兰尼斯特是《权力的游戏》中最狡猾、最恶毒却也最强大的角色之一,不过她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对瑟曦来说,对孩子和詹姆的爱,比维斯特洛...

​七龙珠全套漫画合集(全彩)分享

​七龙珠全套漫画合集(全彩)分享

116

七龙珠全套漫画合集(全彩)分享 大家好,本来在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没想很多,本来直接打算公示《七龙珠》彩漫的全部资源分享。至于为什么要全部分享出来,就是感觉这么好的...

​什么是沉井?

​什么是沉井?

70

什么是沉井? 00引言 沉井指将事先在地面上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井筒形状的结构作为基坑坑壁的支撑,在井壁的保护下,用机械和人工在井内挖土,并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的结构物称为...

​熊克武:辛亥革命元老,被称为四川军阀鼻祖

​熊克武:辛亥革命元老,被称为四川军阀鼻祖

99

熊克武:辛亥革命元老,被称为四川军阀鼻祖 川军人物记 ——熊克武 熊克武,字锦帆,1885年12月26日(光绪十一年十月二十一)生于四川省井研县盐井湾。祖籍湖南麻阳。其父熊宝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