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豆》原著:那场“侄婶”畸恋下,是杨天青对杨金山最狠的报复
文|筱羊
刘恒老师的《贫嘴张大民》书评告一段落,又重新翻看了他另一篇巨作《伏羲伏羲》,也就是被张艺谋导演搬上大银幕的《菊豆》的原著小说。
《菊豆》一九九零年在国外上映,是国内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金棕榈奖提名的电影,却因为内容比较敏感,表演形式过于大胆直白,被禁长达25年。
相对于《贫嘴张大民》的市井气,《伏羲伏羲》则更有深度,也更有历史跨度,但流传并不广泛,或许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菊豆》的原作出自刘恒老师之手。

在我看来,《伏羲伏羲》这部作品,它带给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索,并不亚于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白鹿原》是一部历史跨度更长、人物更多的群像巨作,而《伏羲伏羲》中的人物比较单一,讲述的是偏远的村庄中,一户杨姓人家,主人杨金山和买回来的女人菊豆,以及侄子杨天青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爱恨情仇。
整部作品情绪表达大开大合、张力十足,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女人的悲惨命运出发,再到女人成熟后的悲惨人生结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被欺凌和压迫后的扭曲和反抗。
纵观全书,侄子杨天青和婶子菊豆的那场“侄婶”畸恋背后,是对叔叔杨金山最狠的报复。

杨天青的身世
电影版《菊豆》,对原著进行了较大改动,把杨天青设定为杨金山的养子,杨金山娶了两房媳妇都无所出,而杨天青的父母双亡,所以杨金山收养了他,并以此居功,把天青当作家中的牲畜一般来使唤。
原著中,天青并非杨金山的养子,而是他哥哥的遗孤,天青对杨金山的仇恨,从叔叔收养他那天起就已经萌芽。
原著中这样写道:
杨天青没有父母兄弟,曾经有过,后来没有了。十一岁那年夏天,父亲杨金河在玉石沟南坡上掏了个地窝子,领着全家在荒草梁子上烧地造田。
一日傍晚,父亲指使天青到村里找叔叔金山借粮,因为突遭暴雨天青在叔叔家住了一宿,等第二天背着五升玉米早早赶往玉石沟时,发觉整个南坡已经变了模样。
几十亩大小的一坡树木连同刚刚开出的几垄新地全部滑坡了,几乎填平了山谷,地窝子和睡在里面的亲人自然也都埋了进去。
青山试着找过,然而泥石流凝固得像岩石一样坚硬,只徒然地磨烂了一双小手。

叔叔杨金山收养了他,有心把他当儿子对待,无奈小崽子就是不认爹,只认叔。(这也为后来天青和菊豆有了孩子——天白,却始终不认他这个爹,生生让天青羞愧到自行了断做了铺垫。天青从幼时起就极为看重自家的这条血脉,却也最终没让这条血脉延续)
十二岁的杨天青成了杨金山的养子,却始终和这个唯一的叔叔不肯亲近,在他看来,叔叔若肯把自己的田产割下一角,父亲也不至于到玉石沟开荒地,那么父母兄长就不至于丧掉性命。
天青从心里怨恨着叔叔,还怎么可能把杨金山认作爹。
好在杨金山也是一个脑筋极活络的人,他接受了侄子就是侄子这个现实,也笃定这辈子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儿子,索性将天青做了长工,吃穿还好,骨子里却隔得分明而透彻。

杨金山的暴虐,把女人菊豆推向了杨天青,他自己却不自知
和电影中的情节不同,菊豆被娶进门的时候,天青只有十六岁,正是懵懂无知、却又血气方刚的年龄。
女人唤作王菊豆,双十的年纪,生着杨树般欣长的身材和一团小蘑菇的粉脸。红袄闪耀,像一堆阴雨浇不灭的火,淋了雨的发簪黑油油的放光,又像一块烧乏了的乌碳。
乡邻们私下议论着,菊豆这颗水汪汪的嫩芽,要被杨金山这个近五十岁的枯老头子糟蹋了,可转念想到杨金山大手一挥,就给了菊豆娘家二十亩水浇地做聘礼,又不禁啧啧称奇。

菊豆浑身散发着年轻女性的魅力和气息,她身上艳红色的偏襟小袄,代表着希望、生机、爱情和生命,都对二八小伙天青形成了致命的诱惑。
天青通过牲口棚的小洞窥视菊豆,满足自己对于女性的好奇心,这个忠厚老实的年轻人已经走火入魔,他自己明白,自己眼看就要完蛋了。
如若这时,杨金山能够顺应着媒人的提议,给天青说下一门亲事,那么后面的悲剧将不可能发生。
可杨金山却沉浸在自我编织的臆想中,他舍不得天青这条过人的劳力,在他看来,天青是他家的牲口,而用二十亩地娶进门的菊豆是他的另一匹牲口,地位并不在天青之上。

一边的蛮横和另一边的驯服完全昭示了一种关系,那是乡野亘古难变的牢固结合,任何力量都无法撼动它。
杨金山一直靠着这条生存法则,去压制着村中的贫下中农,去盘剥着自己哥哥留下的唯一儿子。
他认为自己今时今日得来的一切,全靠用狠用强,所以对菊豆的虐暴,他毫无怜悯之心,对当年哥哥一家的惨死,也毫无愧疚之心。
可他不知道,人心都是在变的,时代也是在发展的,虽然是在那个偏僻的、落后的村庄,但历史的车轮也同样会碾压而来,给人带来冲击和震荡。

全书中最重要的人物,无疑是菊豆,整部作品所有的人物关系、情节安排,可以说都是围绕着菊豆而展开的。
被花“大价钱”买回来的菊豆,起初也是逆来顺受的,她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虽然眼看着自己这朵娇艳欲滴的花,在迅速枯萎,但也无心、也无力去改变。
有那么一段时间,她甚至是巴结着、讨好着杨金山,她以为这样能换来杨金山一点点善待,可回馈自己的却是杨金山变本加厉的羞辱和施虐。
事情的起源先是菊豆的娘家出了事。
世上不乏因祸得福的人,小地主杨金山却是因妻得福。卖掉二十亩好地换来一场二婚,最初他也心疼,尤其是菊豆的肚子不争气,并未给他生下一男半女,他更觉得这场买卖做得赔本。可他做梦都没想到此举却使他失去了做地主的资格,小地主摇身一变成了中上农,这福气能说不是女人换来的么?

菊豆的娘家可就倒了霉,杨金山的一大包银洋让王麻子(菊豆父亲)悉数购置了田产,不舍得吃不舍得喝,拘谨的家道一天天殷实起来,万没料到一眨眼间成了罪虐累累的恶人。
王麻子气不过,临死前把杨金山骂了个狗血喷头:“我霸了谁?他才是恶霸呢!他霸了我亲闺女……这个闺女,可是害苦你爹了!”
菊豆红肿着眼窝从娘家回来,村里人一连几夜都听到她哀戚戚的哭声。
也就是从那刻起,菊豆的心中对杨金山从怨转为了恨。

曾经,她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受辱,有为娘家挣下的那份家业相抵消,也足能聊以自慰。
可哪成想,这不是什么家业,而是送给父亲的催命符,可他杨金山不仅消了灾,还霸了自己的身子,把自己当牛马一样凌辱、打骂。
菊豆能不恨吗?能不报复、不反抗吗?
随后菊豆发现了杨天青偷窥自己的小洞,她先是惊慌、气愤,后来却又把满是伤痕的身体,主动呈现在杨天青面前。
菊豆要打破命运带给她的不公,要给杨金山以痛击。她开始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她对天青说:“你叔他可是个人?我受他的你也受他的不是?我俩迟早都得被他这个老东西折磨死……”
本来就把杨金山当作“杀父仇人”的杨天青,和备受欺凌的菊豆,两颗孤寂又同病相怜的心,走到了一起,此后再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他们分开了。
杨金山一世精明,却不想因为自己的贪婪、愚蠢、抠门、自私,亲手把眼皮底下的“婶侄俩”推向了畸恋。菊豆怀孕后,他还洋洋自得认为是自己的孩子。
杨金山的丑陋、变态,让人作呕,但他也同样代表着被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束缚住的一部分人,他们思想麻木不仁、不以作恶为恶 ,反而为乐,这样一群“朽木”也终将被封建伦理所反噬和吞没。

杨天青的懦弱和逃避
杨天青瞒着自己的叔叔,和婶子菊豆走到了一起,这其中有两个人对杨金山的报复心理,但更多的是同为天涯沦落人的相互慰藉和取暖。
他们之间是有爱的,是相互疼惜和彼此理解的。
如若他们都不惧流言,离开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或许两个人又会是不同的人生境遇。
可就如《白鹿原》上黑娃无论如何被唾骂和驱赶,都不肯带着田小娥离开原上一样,杨天青也从未想过离开叔叔身边,去勇敢寻求另一番人生。

从外表看,他和菊豆一样,敢于冲破道德束缚,展开不伦恋。但更多时候,杨天青却是在“逃避和放狠话”,他的虚张声势更说明他内心的懦弱和胆怯。
当他被菊豆发现了“偷窥”的小洞,第一反应不是承认和面对,而是将自己的房门紧锁,防止菊豆进入。
当两人终于抵挡不住情感的洪流,依偎在一起时,前一秒还在信誓旦旦要对菊豆负责到底的杨天青,后一秒听到突如其来的开门声就被吓得屁滚尿流。
当菊豆起意要杀死瘫痪在床的杨金山时,他却害怕被乡邻猜疑,为了彰显自己“孝子”的本色,还带着杨金山去河中洗澡,每天把他背到太阳下日晒。
杨天青所做的一切,都表明,他只想关上门他和菊豆做夫妻,可打开门,他还是那个在村民口中老实厚道、有情有义的杨金山侄子。
杨天青这个角色,也代表着那个时代环境下,常见的一种普遍人群。他们在传统高压礼教下,常年受压迫和教化,虽然具有反抗意识,却又缺乏为之付之行动的胆量。
他人性中的矛盾特点,也为自己的悲剧人生做了注解。

写在最后
电影中,杨金山死后,杨青山不得不搬出染坊大院,他和菊豆之间的“地下夫妻”关系,随之被拆散。
而俩人的孩子——天白,更是无时无刻不用一双仇恨的眼光盯着二人,让他们所向往的“自由恋爱”,再无继续下去的可能。
在两人最后激情被天白发现后,天白用一棒子结束了天青的生命,几近疯癫的菊豆,也一把火将这肮脏的、不堪的、龌龊的一切化为灰烬。

原著中,天青忍受不了天白不肯认自己这个爹,更忍受不了菊豆为他生下的另一个孩子,接着延续被当做兄弟的命运。
打了一辈子光棍的天青一天比一天恍惚,最终一头栽在水缸里,了结了自己这窝囊的、滥糟的一生。
王菊豆没有回来参加侄子的丧事,因为几乎就在得到凶信的同时,她产下一个精瘦的男性婴儿。
参照族里的族谱,老辈人做主,把小二唤作天黄,天青受尽磨难而得到的仍旧是个弟弟,跟天白一样。
每逢清明时节,菊豆就去杨家坟地坐在两个男人中间,掏出干干净净的手帕,放开苍凉的喉管,发出最悲戚的声音:
我那苦命的汉子唉……

刘恒老师的《伏羲伏羲》,作为一部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中篇小说,是值得读者去细细品味和深思的。
就让我们在感受着来自那个时代的阶级压迫,和封建礼教下人的扭曲和觉醒的同时,对于如今的时代进行剖析和反思吧!这才阅读这部作品真正的意义。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