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布依族民歌基本特点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周玉亭
布依族是一个喜爱唱歌的民族,传统山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上世纪五十年代,一首以《好花红》为代表的民歌唱响贵州的大江南北,甚至是全中国。因此,布依族人民从此之后便为各兄弟民族所熟识。当然,《好花红》仅是布依族传统文化艺术或者说布依族民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在这百花园中,还有许多清新悦耳、深情动听的好歌好乐,这些好歌好乐记录和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生产劳动、爱情生活和方方面面的喜、怒、哀、乐以及历史沿革面貌等。布依族民歌之所以流传至今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这不能不说与它独有的艺术特色及艺术感染力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就布依民歌的基本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作点浅显的探讨,以此就教于布依族专家及民歌传承人及爱好者。
要谈布依族民歌,这就不得不对民歌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知。所谓“民歌”,简言之,就是人民之歌。它包含山歌、号子和小调等。我们知道,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由于受地理环境、语言文化、民族宗教等的影响,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过程的表情达意中,难免要发自内心诸如喜、怒、哀、乐方面的渲泄,这种由最初期模糊发出的“吭唷吭唷”声,一旦形成为跌宕起伏和比较有序的声音后,它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艺术形式,这就是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为民歌或歌谣。
布依族,主要居住在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贵阳和六盘水、毕节等市区和部分县的原住民族,四川的宁南、会理和云南的罗平、富源、河口等也有分布。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依族人口近三百万人(即2971460人)。布依族是生活在贵州这片土地的土著民族,其族源大致可以追溯到生活在长江流域以南的殷商甚至夏商时期的越人。古越人曾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原始部落,史称为“百越”。其中一支便是生活在红水河、南北盘江流游的越人被称为“骆越”,布依族便是骆越后裔的一支。据《布依族简史》第二章载:布依族聚居区“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其文化演进的线索非常清晰。从那时起,人类祖先包括布依族先民在内,就已经在贵州这块土地上栖息、生活、繁衍了”。就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布依族先民同其它民族一样,在征服大自然和改造大自然的群体生活中不断获得新的感知,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音调对生活的认识、对自己感情和意志进行了描绘和抒写。其中,对大自然的描写和对事物较为详细的描述有布依族民歌《洪水朝天》和《兄妹成亲》两首古民歌当属这方面的杰作之一。歌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
兄妹半年已成亲,生下肉团胖墩墩,
无眼无耳不像人,无脚无手又无头。
他们拿着刀来砍,又是砍肉又割筋。
砍了一百单八块,丢在山岭旮旯头。
一百块肉变哪样?变成百寨百家姓,
还有八块不见了,变成水井与河沟。
--------
可见,在《洪水朝天》《兄妹成亲》的布依族民歌中,音调优美和平仄韵律的特点已然形成,完全具备了民歌的韵律特征与歌唱形式。
二、布依族民歌的基本特点
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及布依族聚居区的不同,使其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土语区,而每一个土语区也各有所长、各具特点。虽语言有一定差异,但热情好客、彬彬有礼和酷爱歌唱却是三个土语区布依人的共同爱好与特征。因此,不论是婚、丧、嫁、娶,抑或节日的社交往来活动,有酒必歌,有歌必酒和以歌传情,表情达意的主要内容和方式都是相同的。所吟唱民歌即包括山歌、古调(谷温)和小曲(如唢呐曲调、盘江小打)也大同小异,旋律和格调也基本相同。当然,在所有的布依族民歌中,当以情歌量最大,内容极为丰富,表现力也很突出。总的说来,布依族山歌都基本具备了旋律优美、平仄押韵、用典确当和能即兴编唱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如:
男唱:
一颗谷子两头尖,
想妹一天又一天;
想妹想得相思病,
药罐放在枕头边。
一颗谷子两头圆,
想妹一年又一年;
想妹想得相思病;
药罐放在床面前。
女唱:
一颗谷子尖又尖,
情妹想在哥身边;
情妹想跟哥身后,
无奈山隔两重天。
一颗谷子圆又圆,
情妹想在哥跟前;
情妹想跟哥身后,
让人笑话好多年。
从以上男女对唱的山歌中,我们不难看出,上一章的"尖、天、边"都是押平声韵,下一章中的"圆、前、年"押的也是平声韵。由此可以看出,一首山歌中的第一、二、四句句尾的字都用同音的字,这样好唱、好听、好记,这种形式就叫押韵脚,即歌的一、二、四句尾字分别押韵母ian,iuan。对此,我根据实际总结得出下面一些山歌的用韵规律,仅供参考:
山歌好唱口难开
不懂平仄照样嗨
不懂平仄歌照唱
歌儿编起把情栽
若把平仄来记清
第三句末为仄声
第一第二第四句
末尾汉字是平音
当然,布依族山歌中由于方言中略有区别,也有用仄声韵的,但绝为少见。如:
今晚唱歌皆美女
只怪情哥上年纪
哪时连妹得家坐
地老天荒都等你
由于此类山歌使用了仄声韵,与习惯上使用平声韵大相径庭,唱起来不顺口不协调,有时感觉怪怪的,故唱的人很少。
2、用典确当。
用典也是布依族山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也是其特点之一。无论是喜悦歌或者悲伤歌,歌唱者会根据不同的心境和意境,融入适当的传说和故事对情感进行渲染。例如:
生要连来死要连
不怕丈夫在跟前
不怕丈夫跟前在
来世再做祝英台
这类“浪哨”恋爱山歌用典“祝英台”这一主人公来表达了男女青年对爱情的忠诚专一和坚贞不屈。在社交活动中,布依族男女青年有时为了表达对彼此的爱慕之情,当然也会常常在嘻戏对唱中“植入”用典手法,以达到哄抬气氛的目的。大家都知道,“浪哨”主要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友谊交往的一种社交活动,在一些地方称为“玩表”、“赶表”和“坐表”等。这种群体交往活动一般以寻求配偶为目的,也有寻求友谊、散解忧愁而来。它深刻表达了布依族男女青年对爱情、美满婚姻及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与向往。由于布依族青年谈恋爱自由而结婚不自由,许多时候也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使有一些人或个别男女青年,为了追求爱情、婚姻及幸福生活,不想屈从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家庭的压力也作做出抗争的“举动”与努力,但在家庭及家族的强大压力干预、逼迫下多半是无功而为。有少数人在抗争无望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双双私奔亡命天涯。因此,对爱情结果预测及抗争意愿、情感诉求往往能在山歌中有所表达和体现。
3、“见子打子”,能即兴编唱。
由于布依山歌具有通俗易懂、平仄押韵的特点,人们对传统山歌除了代代口耳相传外,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和通过观察总结后就会即编即唱,即歌手可以根据汉语语音特点来编唱山歌,从而形成了山歌旋律优美、语言和谐的音乐美,唱起来韵味悠长,念起来也朗朗上口,因此,也好记好背好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就不乏这样的歌手。为了更好对布依民歌即编即唱这一行为现象的分析,本人仅以2017年7月某一天"百越后裔寨"微信群的对歌情景给予简要介绍说明。
微友“瑞雪”(女)唱:
好个歌群无歌声
好比花园无花根
园中好花已谢去
山歌高手已私奔
“瑞雪”是贵州布依族山歌传承人之一,曾参加过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布依族教师陈帆2015年举办的国家艺术基金“布依族山歌传人培养”培训班。从当年6月份开始,培训班组织相关专业老师对学员进行了民歌演唱、民歌改编和民歌创作等专业的授课。同时还传授了民歌收集、整理的有关知识。在班上,学员们还将各自收集到的家乡布依民歌带到培训会上进行了交流,瑞雪当时就表现得很突出。因此,那天她进群中来,看到没有什么动静,于是就即兴编唱出了这首具有挑战性的山歌来,目的自然是用激将法“诱惑”对歌者出场来唱歌。在当时,作为群主的“逍遥子”,看看群中无反应而担心冷场,于是也“见子打子”即兴答唱起来。
“逍遥子”(男)应唱:
一个时辰进群来
群里歌声已开台
群里歌声已开启
比侬对唱乐开怀
微友“葫芦魂”接上:
妹家门口一水塘
哥在水边洗衣裳
丢个石头试深浅
不见回音枉自忙
“瑞雪”看已有人答腔回应,于是高兴唱道:
妹家门口有水塘
妹妹假装洗衣裳
洗衣洗被背名誉
其实心里在等郎
当天正好是周末,其他微友一看群主和“葫芦魂”接上了歌,于是便不甘落后,纷纷登场献唱,“见子打子”,好一场情歌对唱“大赛”就在群里展开了。先后有在群中名叫 “绿萤”、“葫芦魂”、“海阔天空”、“一路花开”、 “燕子心”、“白发魔女”、 “山里汉子”等微友追随和唱,或文字、或语音,群中对唱长达几个小时。据当天粗略统计,所唱对唱的山歌不下七八十首。而即兴对唱山歌,无论在手法运用上或表情达意上,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布依人的豁达、乐观的精神,当然也不乏智慧和幽默,堪称山歌对唱不可多得的佳作。如有一微友现名改为“楠竹红依”在临近结束时就唱道:
一天到晚网上疯
可惜不在现实中
网上唱歌好热闹
手机一关一场空。
由上观之,布依族唱山歌,除了传统传承部分需有较强的记忆力外,大都是“见子打子”,歌者都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心境随手拈来,除了考验歌者和应歌者平时的生活积累外,还在于考验唱者应唱者的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因此,歌者要灵活运用,不可死记硬背,才能达到山歌对唱所需要的表达效果与艺术感染力。
三、赋、比、兴和隐语、拟人、夸张、拖沓等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山歌更具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水稻民族的布依族人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委婉、含蓄、柔美、礼貌的个性特征,成就了布依山歌的婉转、含蓄和柔美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赋、比、兴及隐语、拟人、夸张等手法的广泛运用,使布依族山歌的旋律更加优美、动听,特征更加突出。这类例子在布依民歌中比比皆是。我们就以精典民歌《好花红》为例。
好花红,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
好花生在刺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
我们知道,刺梨是贵州山地随处可见的落叶小灌木果树,又名叫山果王、刺莓果、刺菠萝等,常见生在向阳山坡、沟谷、路旁以及灌木丛中,四至六月开花,花为红色、粉红色和深红色,夏花秋果,果微酸略甜,是一种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果为黄色,因果皮密布小肉刺,故俗称为“刺梨”。
《好花红》一开头便用朴直的语言,对刺梨花生长的环境进行了平铺直叙,这种铺陈直叙的方法就是赋,当然,赋这种铺陈与排比的修辞手法往往一起综合使用,以达到抑扬顿挫的表达效果。《好花红》这首山歌发掘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布依族与其它民族一样翻身做了主人。歌者用赋、比、兴的手法,把布依人比作鲜艳的刺梨花朵,把共产党和毛主席比作温暖的太阳,生动表达了布依人跟党走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刺梨象征着幸福、吉祥;刺梨花开,意示着布依族人生活由此越来越红火,越来越甜蜜。歌词表达了布依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对新生活的热爱,歌赞了社会主义制度及建设。
夸张手法的运用在布依族山歌中也屡见不鲜,这类山歌一般是在表达男女青年对爱情、婚姻忠贞不渝时使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
甘草不甜哪样甜
情妹心好郎要连
别人连你几十载
小郎连你五百年
布依族的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情歌是布依族山歌中很有吸引人也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它是布依族青年男女恋爱时相互抒发情感,倾吐爱慕之情的重要表现形式。男女青年交往常常是通过群体山歌的对唱来达到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目的,因此内容及情节丰富生动,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在对唱中往往能给人以诗一般的朦胧意境。其中,赋、比、兴及隐语、双关、拟人、夸张和拖沓等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在布依族情歌的“排排歌”中表现最为突出。所谓“排歌”,就是布依群男女青年在一起对歌到下半夜双方实力相持不下即处于“白热化”时,或有一方半天对不上无回应时,对歌一方所唱的长歌就叫“排歌”(或叫“排排歌”)。排歌气势恢弘、磅礴,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形成强大的压力,往往让对方喘不过气来。例如,流传于贞丰一带的长调山歌《把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燕子传书知妹心
打对手圈作把凭
先去云南请银匠
再到四川请匠人
两处匠人一起到
一起动手炼金银
一打龙来龙戏水
二打虎来虎现身
三打桃园三结义
四打四海一同春
五打五龙归大海
六打花园两个人
七打天上七姊妹
八打神仙显神灵
九打金狮配白象
十打童子配观音
十一打个金鸡叫
十二打个满堂春
这对手圈打好了
红绸缎子包几层
红绸缎子包几道
拿给情妹做礼凭
这首排排歌,可谓算是布依族山歌中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的典型例子。山歌一开头便确定了歌的主题内容和基调:情郎为情妹打一对手圈(手镯)作礼凭。为了表现对这对手圈的重视程度和良苦用心,男青年表明所制作的手圈的匠人须下到云南上到四川请不可。表明手圈制作需长时间和千锤百炼才可能完成。歌中采用了赋、比、兴及隐语、拟人、递进、夸张等表现手法,尤其是运用了 “桃园三结义”、“七仙女”、“八洞神仙”、“南海观音”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和典故,从而增强了山歌的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使情节更感人,情感更为真实。因此,排歌从开始“一打”到“十二打”层层递进,从时间到空间相互转换,将制作手圈用心之良苦、用情之深刻、用功之强烈渲染得淋漓尽致,使人不得不赞服布依族山歌雄奇的艺术魅力和歌者匠心独到和过硬的文学功底及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总之,布依族民歌之所以能传承传播至今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喜闻乐见,是因为与布依族人民群众世代积累并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会、抒发情怀、表达愿望、缓解压力以及民歌本身具有简明朴实、旋律优美、讲究押韵、平易近人、生动灵活、即兴编唱等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希望布依族民歌传承人及其爱好者在做好传承的基础上,对布依族民歌进行深入挖掘并创新发展,使其更符合广大民众的欣赏习惯,使这一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发出耀眼的光芒,也为此,愿我们能一起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