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秦可卿的爱情故事,与中国四美之一的杨玉环很像?
红楼梦中对贾珍和秦可卿的关系,描写得比较隐晦,读者只能通过焦大醉骂、秦可卿死后贾珍的失常表现、脂砚斋批语,大致猜测贾珍和秦可卿一定存在不正当关系。
秦可卿死后贾珍愿意倾其所有为其大办丧事,请到做超度的和尚道士很多;棺木要犯了事的义忠千王老千岁没有用的棺木;为了秦可卿丧礼仪仗好看,不惜花1200两银子为贾蓉捐个五品龙禁卫的虚职;贾珍自己伤心欲绝,恨不得代秦氏去死,以至于正当壮年的贾珍竟要拄拐而行。即使后来其亲爹贾敬去世,他都没有这么伤心。
我们,可否揣测,贾珍对秦可卿是真喜欢,从内心发出了真爱。
这种爱,有不伦之嫌,是无解的。这种爱不仅置儿子贾蓉于尴尬,也让秦可卿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终于某一个契机下,发生的某个偶然瞬间的故事,成为了压垮秦可卿的最后一根稻草。脂砚斋有“遗钗”、“更衣”的批语,但曹雪芹书中没有写,所以,所有关于贾珍和秦可卿的故事都是后人的推测与想象。
贾珍和秦可卿、贾蓉故事有可能是作者虚构的。但历史上,确实有类似的真实故事发生,而且还是影响面巨大的皇家故事,那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寿王妃杨玉环和李隆基儿子寿王李瑁的故事。
杨玉环先是嫁给了李瑁,据说夫妻还是很恩爱的。
老皇帝李隆基的爱妃——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整个人就蔫吧了,做事提不起精神,看三千后宫佳丽也都失了颜色。唐明皇宠信的太监高力士很会揣摩皇帝心思,就给她物色美女。但物色了很多美女,老皇帝都看不上眼,直到看到亲儿媳寿王妃杨玉环,才焕发了青春。
皇帝只要喜欢,只要愿意做的事情,没有办不成的。第一步他先让杨玉环离开寿王府邸,出家为尼;第二步是召杨玉环进宫;第三步是封妃、封贵妃。
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虽然以悲剧结局,但在杨玉环活着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杨家一众人等都受到册封,或者做高官享厚禄,这也为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从贾珍对秦可卿表现的深情来看,我们来做个假设,如果贾珍有李隆基的权势,是否会上演与李隆基杨玉环同样的故事?秦可卿是否就不用这么早死去?(从秦可卿判词上看,秦可卿是上吊自尽的)。
有人也说了,秦可卿对贾珍是否有真感情?在他们的关系中秦可卿是否被胁迫?
其实,在封建社会的君权制下,女士的话语权非常低。唐明皇看上了杨玉环,执意让杨玉环进宫,杨玉环能抵抗得住吗?
如果杨玉环能够按自己的感受自我选择,她是愿意做寿王妃(可能是未来皇后),还是更愿意做老皇帝的妃子?而且她先嫁寿王李瑁,两个人已经有了感情基础,所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杨玉环,还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秦可卿,她们两个的悲剧结局都是男权社会男女不平等造成的,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根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出于爱或者占有,贾珍和李隆基都要为两个弱女子的悲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