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死后王允为什么会拒绝西凉军 王允败亡问题在哪里

董卓死后王允为什么会拒绝西凉军 王允败亡问题在哪里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允和西凉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王允为什么拒绝西凉军归降?他为何这么有自信?又因何被反杀了?

董卓死后王允是有机会再造大汉的,惋惜他丰满的理想被西凉军余孽击碎了。王允的败亡缘于他拒绝赦免西凉军,进而把董卓的马仔们“成功”地逼反了。

王允为何拒绝赦免西凉军呢?理由两点:一是政治立场问题,让他做出“选边站”的决定;二是双方实力的对比,让他作出“战必胜”的乐观估计。

要弄懂东汉亡国的密码,就要摆脱狭隘的“道德束缚”,抛弃“好人坏人”这种脸谱化的史观,从史书中挖掘推动历史车轮的“隐形动力”。

简单来说,董卓不代表“邪恶势力”,尽管他有邪恶的举动;王允、袁绍也不代表正义,尽管他们也有正义之举。本质上,这是东汉末年关东豪族与凉州军阀之间的权力斗争。

东汉从建立开始,就是一个豪门士族阶级与皇权共治天下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开国功臣家族变身为以地域为特征的“关东豪门集团”。

这个集团既包括袁氏、杨氏、陈氏、荀氏等关东后起之秀,也包括河东、山东、河北豪族势力,可以称之为“泛关东集团”。

王允就是河东士族集团的一员,他的起家就得益于司徒杨赐的提携。桓灵时期,在皇权的支持下宦官势力猖獗,连续发动两次“党锢之争”,对豪门世集团形成了沉重的打击。

当然,士族集团不会坐以待毙,王允与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展开了艰苦的搏命战,曾经一个月内两次被捕入狱,还差一点被处死。王允之所以能死里逃生,秘密就在于他背后有关东豪门集团的支持。

所以,王允虽不是关东籍人士,但本质上就是关东豪门士族集团的重要一员。

董卓则属于西凉集团的代表人之一。西凉集团长期处于东汉帝国的政治边缘,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关中士族集团身上。

不过西凉集团由于长期与匈奴、西羌作战,特殊的环境让他们演变成了半军事化的家族势力。又因为黄巾军起义,西凉集团凭借出色的战斗力脱颖而出,逐渐成了东汉帝国既忌惮,又不得不重用的军阀势力。

当一个人强大到足以藐视天下他会做什么呢?必然会上升到政治诉求层面,这就是董卓要入驻洛阳,靠武力掌握朝政、架空皇权的原因。

毫无疑问,关东集团就是西凉集团的最大受害人,这是一对生死冤家,没有媾和的可能!

王允能干掉董卓,第一功臣不是美女貂蝉,而是关东士族,也包括吕布这一类中间派。可在分配胜利果实时,王允却表现出了他的狭隘性,固执地守着“关东集团本位主义”思想。

董卓死后,有人曾经建议:将西凉军交给皇甫嵩统领。

这是一个非常智慧的建议,因为皇甫嵩和董卓一样是西凉豪族的一员,只是皇甫嵩不愿意做拥兵自重的军阀,哪怕自断臂膀也要听从朝廷的调遣。因此皇甫嵩虽不是关东集团成员,但至少是关东集团的“统战对象”。

假如王允能接受这个建议,失去“组织”的董卓余部恐怕只能接受新领导皇甫嵩,也就没了后来的叛乱。惋惜王允的态度是:这么做岂不是寒了关东士卒的心?必须将西凉军交给关东人处置。

李榷、郭汜这些散兵游勇原本计划“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散伙,可是却被王允的这个态度吓着了:这不分明要对咱西凉人赶尽杀绝的前奏嘛!

于是他们在“三国第一毒士”贾诩的鼓动下,居然捏沙成泥,变成了咬人的兔子。

如此可见,王允“选边站”的政治立场,才是激化后董卓时代矛盾的根源所在,倘若他能抛开本位主义思想,就不可能有西凉军的集体反击。

王允之所以决定对西凉集团动刀,当然还有一个壮胆的利器,他认为董卓死后,西凉集团对自己已经没有丝毫威胁了。他的理由有如下几点:

其一,关中集团与西凉集团有矛盾

当时朝廷已经迁都至长安,虽然这里不是关东集团的大本营,关中集团才是东道主。但董卓进入长安后,并没有完成对关中集团的收编,双方是面和心不和。

王允的这个判断是准确的,但他在执行层面却犯了个错误,一是跟董卓一样,对关中集团采取挤压政策而不是收编。比如他提拔同乡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而不是任用本地人。

如此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关中集团虽不支持董卓,也不会支持他王允。

其二,董卓死后西凉集团树倒猢狲散

王允的这个判断也是准确的,董卓死后,董氏家族被悉数族灭,他手下的“八大金刚”死的死降的降。可王允忘了一点,董卓树倒猢狲散不代表他就能在后面收获胜利果实。

事实上,王允因为诛灭董卓的胜利变得居功自傲,他把曾经的统战对象们一个一个全都推向对立面。比如吕布,他被王允视作家奴,而不是政治同盟。再比如蔡邕,就因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就被王允处死,导致他在关东士族集团中人心尽失。

王允在给西凉集团做减法的同时,又给自己做了一次减法。

其三,关东集团的兵力足以对抗西凉集团

表面上看,王允的这个判断也没错。

董卓死后,董家军的核心人物基本都是团灭了,像李榷、郭汜这类三流人物根本不具备号召力,他们的计划是当一回强盗,捞点好处各自回家当富家翁。

关东集团的兵力情况如何呢?史书没有明确交代,但我们可以大致推算一下。

当初洛阳的中央军主力是西园八校尉,每校尉约700人,合计6000人。后来皇甫嵩率领五校尉讨伐黄巾军,又征调了河东、河内、河南的驻军,以及新招募的士卒合计4万人,这4万人被皇甫嵩全都带到了关中。

除此而外,再也没有大批进入关中的队伍,由此大致可以推算,当时在长安的关东联军不会超过5万人。

如果再算上关中本地的兵力,这个数字应该算是比较可观的了,因为李榷郭汜加在一起仅剩几千人,确实很难对关东联军形成威胁。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出在了王允低估了被逼急了的兔子有多可怕!

王允准备加罪西凉集团的做法,被贾诩等人传播成了“王允要对整个西凉人的屠杀”,因此李榷郭汜成了西凉人的利益代言人。

于是,原本一盘散沙的西凉军重新团结起来,他们一路走一路打,到达长安时,居然变成了拥兵十几万的强军队团!

请注意,王允的5万人不全是他的铁杆,又是在关中作战,原本绝对的优势瞬间成了绝对的劣势!

事实上,即便这些人马死守长安还是有可能的,如果袁绍等人再来救援,扭转局势不是奢望,可长安怎么就那么快失守了呢?

史书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我觉得应该是关中人当了带路党,王允客场作战根本控制不了局势。

所以,王允当初的自信其实是吹气球,他根本没看清所谓优势背后的巨大隐患,作出了人为树敌的政策,把自己推上了绝路!

相关推荐

​睢阳之战的经过如何?张巡为何宁死不投降呢?

90

睢阳之战的经过如何?张巡为何宁死不投降呢? 说起唐代名将,似乎很少有人会把张巡摆进顶尖水准之中,然而,手里只有两三千兵马的他却带着麾下官兵同数量近20倍于自己的叛军打...

​唐朝的正三品官员都是些什么大佬?

​唐朝的正三品官员都是些什么大佬?

70

唐朝的正三品官员都是些什么大佬? 唐朝的正三品官员都是些什么大佬?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后人之所以认为“唐朝的正三品都是顶级大佬”,那是因为干活的...

​北魏雄踞北方一百余年,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108

北魏雄踞北方一百余年,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

​田氏代齐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四个过程?

172

田氏代齐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四个过程? 田氏代齐,又称田陈篡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陈国妫姓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历史事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

​南明政权仅存在十几年,为何出了四位皇帝?

174

南明政权仅存在十几年,为何出了四位皇帝? 南明 (1644年-1662年)是明朝京师北京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的合称,历时18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

​汉武帝的母亲王娡为何能当上皇后?

​汉武帝的母亲王娡为何能当上皇后?

130

汉武帝的母亲王娡为何能当上皇后? 汉武帝的母亲王娡为何能当上皇后?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前153年,七国之乱平定后不久,为了汉朝江山的稳固和传承...

​古代通房丫头为什么要在旁边

​古代通房丫头为什么要在旁边

129

古代通房丫头为什么要在旁边 古代通房丫头是古代中的一个陋习产生的,一般都是为了满足男主人的“生理需求”。当女主人不舒服的时候,通房丫头就会派上用场了。一般来说,通房...

​古时候的书信叫什么

​古时候的书信叫什么

60

古时候的书信叫什么 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妻子给丈夫的书信,称为锦书、锦字;家人来往的书信,称为家书...

​古代和离是什么意思

​古代和离是什么意思

74

古代和离是什么意思 和离指古代离婚制度中的一种。古代离婚制度包括休妻和和离,而和离指按照以和为贵的原则,夫妻双方和议后离婚,而不单纯是丈夫的一纸休妻。“和离”始见于...

​蒋介石的五虎将是哪些人

​蒋介石的五虎将是哪些人

59

蒋介石的五虎将是哪些人 关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一只有多种说法,我还是取这五位,“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蒋介石的五虎将是哪些人?接...

​古代对父母的尊称

​古代对父母的尊称

164

古代对父母的尊称 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椿萱、双亲、膝下。父母可单称为家父、家严、家母、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