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不归肾,口渴不止,小便频频,中医经典方——引龙汤,从根治理
中医有个名词叫龙雷之火,龙吟声声,雷声阵阵。
龙原本是沉于渊的,若水寒不养龙,水浅不藏龙,则真龙上行。在人体,肾主水,肾水寒与不足,则养藏不住肾阳这个真龙。于是虚阳上浮,龙火上行,在途中得雷火响应,形成龙雷之火。
啥是雷火?易经中震卦为雷,震是震动,雷更是轰隆隆的,让人想到肝发怒,所以雷火和肝火相关。但是,若提到火,又难免想到心主火,且心肝互为宝贝,所以雷火,涉及到心肝之火的旺盛。
龙雷之火相会,就像大夏天雷雨前的天气,热而闷,让人面色潮红,口干舌燥。这种燥如果达到极致,会使人极渴,喝水无效果,要么以清痰的形式出去,要么从小便跑了。喝多少都不够。
非得一场大雨浇下来,补足渊中水,并透发热气,才能使雷声隐去,真龙归位,解除舌燥口干潮热等。
清代医家陈士铎《辨证录》有个良方,引龙汤,
这里老师要插一句,讲一下医家陈士铎。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明末清初中医大家,先后著有《外经微言》《本草新编》《脏腑精鉴》《脉诀阐微》《内经素问尚论》《灵枢新编》《石室秘录》《辨证录》《辨证玉函》《六气新编》等十多种专著,而且陈士铎的这些著作,是中医发展到清代时的一个高峰,是中医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医发展的里程碑之作。非常值得广大中医从业者、中医院校学生、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不仅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中医,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中医临床水平。此外,书中还有大量的验方和效方,可以拿出来就用,是中医临床的好帮手。
再回归这个方子,引龙汤,次方补充足的津液使肾水有活力,把真龙引往下焦,并使肝火泄降,心火下行入肾,适合于以潮热面红,口渴,尿频,脉虚浮为辨证的糖尿病及尿崩症等。
组成:玄参,肉桂,山茱萸,五味子,麦冬。
且看本方如何达到目的。
玄参,玄色为黑,而黑入肾,加之玄参凉而润泽,汁液多,既补口中津液,又补肾阴肾水,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清上澈下,如同一场好雨降下。所以《药品化义》盛赞它补肾水之功,比黄柏和知母配对还好。用它来止渴并降龙雷之火,有如神草驾到。
远多于它药的用量,显示出对它滋阴生津的重视。
肾中的水足了,真龙就想回来了。但当初把人家逼出去了,这说回就回的多没面子。
肉桂赶紧出场,用量虽不多,令人想到诱饵。这个诱饵极为投合真龙的性情(辛甘发散为阳,大热),诱引龙雷之火下归肾脏。所以本方之名引龙汤,肉桂就是那个引龙的显眼包。
山茱萸,众所周知有敛的功效,比如大汗淋漓用它收敛就非常贴切。其敛是以温肝暖肾固秘精气。精气固了,更能加码肾水的吸引力,肾中真龙更想回归了。因龙雷之火引发的口干燥,频繁小便的问题也可打住。
而北五味,酸味明显,酸的特色就是收敛。其敛除了能固秘精气,还以入肺而使金生水,津液便充足了。尤其酸属于阴性的能量,五味子与山茱萸又均性温,温为阳,故两味能收阴阳二气来益精,尤益于止渴。
同时,两味的合作还有一个特色,山茱萸能温肝,五味子能宁心,合而让心肝安稳。两味得玄参大量补益肾水上行滋益,则雷声隆隆,心肝火旺的局面得到控制,潮热面红的症状也好转了。
最后一味麦冬,用量在本方为第二,其生津润燥的特色与玄参呼应。两味有个共同点,均入于肺,而肺金能生水。增液名方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正是因有了麦冬与玄参,才扭转了阴津大伤的局面。
而且麦冬能清心,与五味子的宁心呼应。麦冬之生津,又与五味子的生津呼应,两味一配合,不仅将因龙雷之火引发的郁闷热气透出去,还补足津液而使脏腑不燥,养阴生津名方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也正是有了它俩,才发挥出了令人咋舌的功效。
多味在玄参的带领下,确如夏天的一场大雨降下,身体的燠热消除,口中的干渴解除,清凉的舒爽感于是来了。潮热面红,口渴,尿频也好转了。与此相关的病症,是糖尿病及尿崩症等,这个在前面提到过。
这里要提一下潮热,潮热可能是因汗而潮,而本方玄参五味子山茱萸,均有敛汗止汗之功。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