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往事 | 成都“第一黄金口岸”
老成都人常说,成都过去的市中心不在春熙路,而在盐市口。没错,作为许多老成都记忆中“洋盘”无比的地方,盐市口不仅是成都东南西北的交通枢纽,还有无比繁盛的商业贸易。今天,神鸟知讯×成都市地志办联合推出的“成都往事”系列报道,带你在盐市口,品味城中旧梦。
盐市口,自古以来就是成都的重要地标之一。其位于成都天府广场东南角,是老成都东西通道和南北通道的交汇点,有成都“第一黄金口岸”之称。
繁华的盐市口也有厚重的历史。2009年2月,盐市口西侧人民商场二期工地下面发现了宽约4米的汉代廊桥遗址,桥下还有一条宽约30米的河道。遗址周围另有其它若干文物,这些被发掘的文物初步可证明盐市口在汉代就是一片大型居民生活区。
“有盐有味” 它因清代官盐店得名
单从字面上看,盐市口应当是古代买卖食盐的市场,可事实上并非这么简单。
在我国古代,食盐买卖处于中央政权的全面控制之下,实行专卖制度。1879年(清光绪五年),官府在此地设了官盐机构,开设多家官盐店铺,因此才有了这一条街名。
街虽不长,从染房街边金河上的锦江桥(现已不存)北侧起,至东御街东口止,横跨原西东大街,全长不过百米左右。但盐市口地处市中心,乃是连接下西顺城街、东大街、九龙巷(现青年路)、东御街、青石桥等闹市的咽喉之地,又是城内东、西、南、北交通的枢纽,商业价值极大,是以被称为成都“第一金口岸”。
后来,盐市口渐渐地就演变成为市区中心的一个片区名了,原来的盐市口街也归入下西顺城街了,但名称一直保留至今。
建国后的公共交通枢纽
建国以后,因盐市口片区地处市中心,成都早期公共交通路线均最先在此设置站点。
1952年7月1日,成都的“一路”公交车率先开通,路线就是盐市口至梁家巷。刚开通时,许多成都市民把坐公交车当成一种消遣娱乐,可以在车上一路轻松观览街景。1962年1月1日开通的成都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也是从盐市口至火车北站。
此外,成都第一个出租汽车站,也是于1957年5月1日在盐市口设置的。设置之初,各种型号出租汽车一共有9辆,有奔驰、雪佛兰等车型,票价为每公里0.55 元。那时出租车是停在站上等乘客来租,而不是像现在开着车在大街小巷找乘客。
老成都最喜欢去这“买买买”
如果要说到上世纪的老成都们最喜欢去哪买买买,那盐市口的人民商场必定在众商场中占据“C位”。
1953年6月6日,盐市口的“人民商场”正式营业。据当时的《四川日报》载:全场面积约有一千三百平方尺,共有八幢场棚,一幢铺房,有二百二十间铺面……在人民商场经营的私商包括十几个行业的一百七十二户座商和二百五十户摊贩……商场里经营的商品有日用百货、文教用品、五金电料、手工业品、土特产品、照像刊登、成衣古玩等……还有公共食堂、咖啡厅、茶馆、曲艺场、以及邮亭、公用电话、人民银行的机构。这在当时的成都,算得上是最洋盘的商场了。
因商场商品充足,其他商场都卖缺了的货,在人民商场却有供应。逢年过节,父母的一句“走,进城去盐市口逛哈”,就能让孩子们兴奋一整天。那时,几乎每家每户都至少有1-2件家当,来自人民商场或百货大楼。
人民商场内还有新蓉评剧团和木偶剧团演出,南大门还有鲜花摊点销售,北大门正处“宾隆巷”,小小巷子各种摊点摆满,煞是热闹。
位于盐市口区域的还有一座“成都红旗商场”,成立于1969年,是成都市老牌商业企业,与人民商场、成都百货大楼并称为成都三大老牌商场,最辉煌时曾经荣登全国副食品商场的榜首。
后来人民商场经过重装、改建,变成了茂业百货,成都百货大楼也从远东百货变成如今的天府红,盐市口商圈渐渐布满各类商超,如摩尔百盛、北京华联、仁和春天、新中兴、财富中心等等。
发展至今,盐市口已成为成都名副其实历史最悠久的商业核心区。作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中心,盐市口这个昔日“顶流”,不知给多少老成都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部分内容引用成都市地志办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