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差点就叫“金塘市”!茂名人不能不知的茂名历史
茂名历史最短的应该是茂名城区
茂名市城区1958年因发展石化行业而初建时,干部职工来自全国各地,交际语言主要为普通话,其次是白话。
60年代初,建设规模缩减,约两万余名(占城区人口的40%)来自外省的职工迁出,使用普通话的人口骤减,白话成了主要交际语言。
70年代后,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剧增,但新增人口大部分来自广东省内的粤语系、客家语系和闽南语系地区,所以日常交际主要还是用白话。人们所说的白话都带有各自母语的方言色彩,城区的白话并未形成统一的模式。
【茂南区】1985年建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名县先后属南路专区、高雷专区、粤西行政区、湛江专区,今茂南属这地区的茂名县地。1958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茂名工矿区市,1959年5月9日成立茂名市(县级),茂名县南部的公馆、袂花、金塘、新坡、高山、鳌头、镇盛、山阁等镇先后划归茂名市,茂名县改名高州县。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1985年建置茂南区,属茂名市辖区。
“公馆市”、“金塘市”、“金阳市”、“茂名市”选中了【茂名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名县先后属南路、高雷、粤西、湛江专区(行政区)所辖。
茂名市初建时,因未定市名,而暂叫茂名工矿区。当时成立的一些属于市筹建处的直属单位,叫茂名工矿区城建局、茂名工矿区财政局等等。这个市叫什么名称,省委要市筹建处提出意见上报。有人建议,就叫“茂名市”。“茂名”是茂名县的县名,觉得夺去县名不妥,再加上“茂名”是纪念传说中的仙人潘茂名的,有传统色彩。
又有人建议叫“公馆市”而公馆又带有庄园气味。
还有人建议叫“金塘市”,又嫌其未能概括几个矿区的特点。
最后有的领导提出从金塘、羊角、石鼓、低山几个矿区的名称串成一个市名,从“金塘”中取“金”、从“羊角”中取“羊”,以同音取“阳”,叫“金阳市”,意思是在金色的太阳照耀下,创建美丽的城市(后来有条马路叫金阳大道[也就是今天的红旗路],有的商店叫金阳商店,缘由就是从这里来的)。
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对这四个市名都分别陈述理由,以正式文件向省委推荐,由省委作决定。
省委考虑茂名工矿区在世界上都出了名,再改用别的名称,容易引起错觉,为了连贯性起见,决定叫“茂名市”,将茂名县改为高州县,报国务院批准,1958年8月26日将茂名工矿区正式定名为茂名市。
为什么叫【茂名】?
茂名作为地名最早用于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中央政府于罗州增设县治,以道教先驱潘茂名之名命名。据《茂名县志》记载,潘茂名于西晋太熙元年(290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生于高州根子镇潘坡村。
相传潘茂名一生心怀天下百姓,悬壶济世,行医为民。他淡泊名利,不喜爵禄,朝廷三召而不至;他不贪财帛,施医赠药,惠及桑梓;碰到瘟疫肆虐,他潜心研丹,冒死试药,止疫安民,深得岭南民众敬仰,又受到朝廷赞扬。
为表彰潘茂名的功德,朝廷以其名设立茂名县,唐贞观八年(634年),又以其姓设置潘州,治茂名县,并沿革至今。
【历史上的茂名】
古代
茂名在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
汉朝分属苍梧郡端溪县和合浦郡高凉县。
南北朝时,分属泷州、高州和罗州。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置电白县、茂名县。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茂名县更名越棠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恢复茂名县的名称,分属窦州、辩州、潘州和高州地,置信义县。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南巴、潘水2县并入茂名县;窦州和潘州并入高州,改辩州为化州,改信义县为信宜县。 元朝,高州和化州均改为路。
明朝,高州路和化州路改为府。洪武七年(1374年)化州府降为州、九年降为县,十四年(1381年)复为州,辖吴川县(包括今湛江吴川市和坡头区),与石城县(今湛江廉江市)、信宜县、电白县、茂名县同属高州府。
清朝则沿用了明朝编制。
近现代
民国元年(1912年),化州改称化县。民国2年,撤高州府,原辖地先后属高雷道、高州善后处、南路行政公署、第七区行政专员公署。
1947年,化县游击区建立化县解放人民政府。1949年10月底,四县沦陷,属广东省南路行署,后属高雷专区,1953年属粤西行署,1957年属湛江专区。
1958年8月,析茂名县南部设茂名工矿区市。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茂名市(县级),由湛江专区领导;原茂名县除划建茂名市以外的行政区域和信宜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高州县,化县、吴川二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化州县。
1975年11月22日,茂名市升格为地级市,由广东省管辖。
1983年12月22日,湛江地区被撤销,所属的高州、化州、信宜、电白4县划归茂名市管辖。1984年和2001年,茂名市又分别设立茂南区及茂港区。高州县、化州县、信宜县于1993年、1994年、1995年改县级市。
2014年,国务院同意茂名市合并茂港区和电白县设立电白区,至此茂名市管辖茂南区和电白区,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
2014年4月18日,电白区正式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