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储量世界第1,完全能自给自足,为啥每年还花110亿进口?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稀土
文 | 科普10克
编辑 |科普10克
前言
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无论是储量还是产量,咱们国家都位居世界第一,就连美国都暂时无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可为何即便如此,我们每年还得大量进口稀土呢?

稀土运输
中国稀土资源的储量与分布
稀土元素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它们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17种金属元素虽然名字里带着“稀”字,但在地壳中的储量并不少,关键是分布分散,经济可采储量少。
而中国在这方面可谓占尽天时地利,我们拥有世界最丰富的稀土资源储量,约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70%以上且达到了440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稀土资源大国。
中国的稀土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几个特定区域,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被誉为“稀土之都”,这里的稀土储量占中国的83%。

白云鄂博矿区
除此之外,四川凉山、江西赣州等地也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有意思的是,中国不同地区的稀土矿床在稀土元素组成上有所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稀土资源禀赋。
比如,轻稀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东等北方地区,而中重稀土则集中在江西、广东、四川等南方地区,这种差异化的资源分布为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
稀土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的关键所在,在新兴产业领域,稀土元素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以清洁能源为例,风力发电机和电动汽车电机都离不开稀土永磁材料,每兆瓦风电机组需要约171公斤稀土,而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对稀土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那为什么我们的稀土储量世界第一,仍然避免不了大量进口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稀土进口的原因与影响
近年来,尽管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但稀土进口量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2024年1-12月,中国累计进口稀土132931吨,同比减少24.4%,但进口金额仍高达110.3亿元,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技术和战略因素。
中国之所以大量进口稀土,有几个主要原因。
中国部分稀土资源品位较低,如离子型稀土矿,开采成本高且经济效益不佳,相比之下,进口的稀土原料品位较高且更具经济性。

海关总署统计表
这就像是有两筐苹果,一筐品相好、一筐品相差,我们自然会优先选择品相好的那筐。
而且中国在某些稀土资源方面尚不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重稀土元素如镝、铽等,国内储量相对较少,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
这有点像家里缺了某样调料,为了做出可口的饭菜,我们不得不去超市购买。
除此之外,中国稀土冶炼分离和深加工能力还有待提升。
部分高纯度稀土氧化物等产品,国内产能尚不能完全满足下游需求,同时也需要进口来补充,这仍然避免不了选择进口。

稀土矿区
这些因素都是一些不可避免的,而且为了保障稀土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和分散供应风险,中国也在有意识地从美国、缅甸、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进口稀土原料。
稀土进口对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可谓利弊参半,一方面,进口稀土弥补了国内供应的不足,满足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大量依赖稀土进口也可能加剧中国稀土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影响产业链的安全,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进口渠道受阻,国内相关产业就会面临风险。
与此同时,大量的稀土进口也可能对国内稀土市场和企业产生冲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进口稀土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国内市场的稳定性,而国内企业面临进口稀土的竞争压力,如果不能提升自身竞争力就可能被市场淘汰。
在我看来,中国稀土进口与国内资源开发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满足国内产业发展需求又要加大国内稀土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资源自给率。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稀土供应安全的同时,推动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那么在稀土的开采上,我们目前都面临那些问题呢?

稀土开采
中国稀土的开采以及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稀土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稀土资源大国迈向了稀土产业强国。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从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到深加工应用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稀土产量25.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
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为全球稀土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在稀土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稀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低效利用问题较为突出,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地方盲目开发稀土资源,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据统计,稀土开采和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尾矿和废水,每生产1吨稀土氧化物约产生2000吨尾砂,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负担。
除此之外,中国稀土资源的“家底”并不厚实,虽然中国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但优质易采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开采成本不断上升。
一些富矿已经基本采空,而贫矿开采难度大、选冶成本高,经济效益较低,这些现象都是无法避免的出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稀土产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加快推进稀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
通过研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稀土选矿和冶炼的效率和质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
与此同时,我们还得要加强稀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严格控制稀土开采总量、规范开采秩序,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对稀土的保护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但力度还可以继续加强,毕竟任何资源都不是用之不尽的,像稀土这样的珍贵资源更需要好好保护。
那这就又牵扯出来另一个问题:作为世界稀土产量第一大国,我们该如何保障稀土的长期充足呢?

稀土块
如何保障稀土长期充足
稀土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未来的战略性资源,保障稀土资源的长期充足供应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当前,全球对稀土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稀土需求量激增。
可受资源禀赋、开采技术、环境制约等因素影响,全球稀土供应能力有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但耕地面积有限,粮食产量提升困难,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保障稀土资源长期充足,需要我们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比如要加强稀土资源的勘查和储备,摸清家底,夯实资源基础。

稀土矿床
我国幅员辽阔,稀土资源分布广泛,还有许多潜在的稀土矿藏有待发现和探明,要加大稀土资源勘查力度,完善资源储备体系,为稀土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推进稀土开采和冶炼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延长资源生命周期。
当前,稀土开采和冶炼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要加快智能化矿山、绿色冶炼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实现稀土资源的经济高效开发和清洁生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有限的稀土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矿下开采
另外,我们还得要加强稀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开采总量,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这就像我们要想让森林持续提供木材就必须合理采伐,防止滥伐。
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一旦过度开发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要建立健全稀土资源监管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稀土开采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从长远看,保障稀土资源长期充足还需要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加强国内稀土资源管理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全球稀土治理,推动建立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稀土贸易秩序,维护全球稀土供应链稳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结语
稀土资源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更是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稀土资源大国,肩负着保障全球稀土供应的重要责任。
虽然我们在储量和产量上的位居世界第一,但到底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正如我刚刚所说,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的。
想要保证细水长流,就得找到合理的对应办法,这样才可以在第一的位置永远坐下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息来源:
我的钢铁:海关总署:2024年中国进口稀土132931吨,同比降24.4%
有色资讯:海关总署:2024年全年铜材进口增3.4%稀土、铝材出口增6%、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