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雀」 这种鸟被谣传成“补肾壮阳”,然后吃到绝种

「禾花雀」 这种鸟被谣传成“补肾壮阳”,然后吃到绝种

#野生动物摄影与保护# #观鸟# #野生动物大百科#

2017年底,一种长相平凡无奇的黄色小鸟刷爆了自然爱好者的朋友圈。 这种看起来和麻雀一般大小的鸟类,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从遮天蔽日直接落到了极度濒危,它们就是黄胸鹀。它们的名字本应该只写在生物学资料里,却出现在菜单上,称作禾花雀

黄胸鹀雌鸟 南春西汀 摄 保留所有权利

黄胸鹀(Wú),学名Emberiza aureola, 雀形目 鹀科的一种小型候鸟,这些平凡的小家伙们在亚欧大陆北部的广袤土地上繁衍——从西伯利亚最东侧的堪察加半岛,到西欧,都是禾花雀夏季繁殖的理想栖息地。而到了冬天,这种神奇的候鸟则会千里迢迢飞往东南亚、尼泊尔和我国的两广地区越冬。

大约在十几年前,作者还在念幼儿园的时候,黄胸鹀曾是一种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的普通小鸟,人们观测到的数据显示它们的种群数量起码有几十万只。而且由于这种小鸟繁殖力很强,出了名的“早生多生”,每一窝就能生产4/5只,人们似乎从未想过这样一种鸟会出现什么意外。

“鸟口”众多的物种神秘地大规模消失

最近的十年内,黄胸鹀似乎在夏季的西伯利亚和西欧地区......消失了,俄罗斯科学家们发现,那里的黄胸鹀种群比2004年之前减少了99%;而在芬兰,2009年之后,人们再也没见过这种曾经很常见的鸟。

在2004年之前,黄胸鹀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名录上一直是无危状态。但之后的13年里,它的种群数量呈现崩盘式的下降,13年起该物种保护级别五连跳,如今已被IUCN列为“极危”级别,面临野外灭绝危机

“极危”是一个物种濒危程度的最高级别,意味着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这个物种将在未来很短的时间内永远留在冰冷的文字记载和照片里。

黄胸鹀 雄鸟

这些小鸟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人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

北部是黄胸鹀夏季繁殖的地方,这里找不到。那么它们是否它们飞往了另外的繁殖地呢?

遗憾的是,在它们的南方越冬地——印度、柬埔寨、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家,鸟类学家们照样发现黄胸鹀大量减少。 曾经隐天蔽日、万鸟齐飞的情景消失了,只有麦秆上孤零零的几只个体。

是栖息地的变化吗?全球范围内的草地衰减、土地荒漠化、水稻田减少和水坝的兴建,都可能造成鹀科这样的小型鸟类数量减少。但对比与黄胸鹀习性相似的几种鸟类,如栗鹀、小鹀等,这些种群并没有呈现像黄胸鹀那样断崖式的数量递减。 原因或许只能从人类身上找了。

迁徙路上的死亡巨网

百思不得其解的学者们最终把目光转到了黄胸鹀迁徙的路线上。它们从西欧、俄罗斯等地飞往东南亚的时候,要走一条蜿蜒的路线。因为黄胸鹀很小,迁徙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停下休息,它们不会选择直线距离更近的阿拉伯、巴基斯坦;反而,它们会绕远先来到西伯利亚,然后经过从北向南穿越湿地众多中国东线,最终到达东南亚。

这条路上早已有一张张死亡之网在等待着它们。 因为在我国北方,黄胸鹀由于毛色黄亮,歌声悦耳,受到笼养鸟爱好者的欢迎。那段时间公园里遛鸟的大爷们,保不齐就提留着一只黄胸鹀。

被鸟网缠住的野生候鸟 来自豆瓣:熊阿姨

到了广东地区,黄胸鹀被称作“禾花雀”,是所谓的滋补上品,人们还觉得它烹饪后风味十足。

于是十几年内,每年都有上百万只黄胸鹀在迁徙的路上被捕捉,或送上餐桌,或送进鸟笼子,都不是什么好去处。

“补肾良品”谣言

人们钟意吃禾花雀主要还是来源于对于“补肾壮阳”功效的追捧。中国人一向信奉“食补”的概念,尤其愿意给野生动物食材冠以特殊功效。比如同样濒临灭绝的穿山甲,打洞的习性被幻想成有给产妇“通奶”的功效。

大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谣言,人们开始把黄胸鹀与“肾”联系在一起,认为食用它们的肉可以起到补肾的功效。

有悠久食用乳鸽历史的广东人没有错过开发新菜的机会,把“禾花雀”也放在烤鸽子的架上给烤了。

90年代,佛山地区当街售卖的“禾花雀”,也就是黄胸鹀

开始的时候只是少量捕捉,一串一串地卖,到了后来“壮阳”谣言广为流传,精明的商贩们开始一只一只卖,价格被炒到了一只70-80元。于是广东的黄胸鹀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华北华东的鸟贩子们动起来了,他们在郊区架设天罗地网,捕捉路过的黄胸鹀。

被捉住的黄胸鹀会被关在非法的集中催肥点里,鸟贩子们给鸟喂食大量的饲料,只求快速催肥卖上好价钱。华北郊区的迁徙路上,成千上万只黄胸鹀被迫集中在狭小的空间里,被催肥、宰杀、冷冻发往广东。

黄胸鹀的集中催肥点 图片来自网络

我寻思着这既没鸽子肉多,长得也不像肾哪。究竟是哪个痴线跳起来说禾花雀壮阳的呢?

正在稻田进食的黄胸鹀雌鸟 南春西汀摄 保留所有权利

黄胸鹀会成为成为中国的北美旅鸽吗?

就这样,一个曾经铺天盖地的普通小鸟被吃成了极度濒危物种。极危这个等级并不意味着它只剩下了个位数,但已经走在了灭绝的边缘。

看到这里的读者是否有种熟悉的感觉,仿佛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读过相似的悲剧。没错,今天黄胸鹀的灭族之祸早在十八世纪就发生过。

北美旅鸽,曾经拥有超过黄胸鹀巅峰时期的种群数量,它们每年都成群结队往返于墨西哥与落基山脉之间,队伍浩浩荡荡地行进着,如乌云般遮天蔽日。

当时的殖民者们也是出于对肉食的渴望,大量枪杀旅鸽,最终导致其灭绝。

如今,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另一场黄胸鹀的悲剧在中华大地上演。

2017年以来,一直有各路自然爱好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帮助打击贩卖黄胸鹀的行为;呼吁停止食用黄胸鹀的声音也一直存在。但捕捉贩卖,食用消费都是屡禁不止。

烹饪好的黄胸鹀依然可以被卖到80元一只,当做高档食材。有了消费者,就会有人为之铤而走险。想要拯救这个物种,我们必须在民间停止食用消费。

来自大自然的讽刺

10月的时候,作者与一群热爱自然的朋友们参与了对黄胸鹀数量的调查。在一片稻田之中,我们发现了黄胸鹀,是一只成年的雌鸟。她站在苇杆上进食,草丛里躲着另外两只。身上的条状纹路使它与麦田融为一体,躲开了天敌。哪怕是一群人举起相机对着它一顿咔嚓,也只是自顾进食。

在经历了大量来自人类的捕杀之后,黄胸鹀并没有对人类提起警觉。反而是我们这些两脚兽生怕惊动了它。身为在场观众,我感到身为人类的抱歉。但愿经过我们的努力,后辈仍然可以在田野之中听到黄胸鹀在歌唱~

南春西汀 摄 保留所有权利

相关推荐

​逐浪稳行,珠江投资31年再谱新篇

​逐浪稳行,珠江投资31年再谱新篇

122

逐浪稳行,珠江投资31年再谱新篇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房地产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从立足广州发展到面向全国化布局,珠江投资把准时代脉搏,率先实现企业多元化...

​走进安顺之平坝篇

​走进安顺之平坝篇

126

走进安顺之平坝篇 平坝在设区之前原本是县的,撤县设区是2015年的事。2015年5月4日坝区正式成立,原先的平坝县成为了安顺的一个区,成为安顺市主城区之一。我不知道县和区有什么...

​斗战胜佛纹身集锦

109

斗战胜佛纹身集锦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悟空传 今何在在《悟空传》里描写了一个脱离正常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