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界泰斗魏金亭80多岁高龄,为开国川菜大师发起了这场座谈会
在北京城里,说起宅门菜或者川菜,北京饭店的川菜名厨魏金亭老先生可是响当当的人物:20岁时便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曾与开国领袖在北戴河同台看戏……
而近日,魏金亭及夫人张根娣不顾80多岁高龄,不辞辛劳发起了一场座谈会,这场座谈会实在是不一般。
座谈会名为“缅怀罗国荣大师诞辰110周年精典传承座谈会”。罗国荣,又是魏金亭大师的师傅,更是“川菜圣手”、“新中国国宴开拓者”、“开国四大名厨”。
1960年,新中国的服务业发生了一件大事,国家第一次给厨师、摄影人员以及理发师等72位表现优异的服务人员授予“技师”称号。这对当时的服务行业来说,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1960年1月26日,北京晚报头版报道了这则消息。
据公开信息显示,上述72位技师中,有45名是厨师,更有3名厨师被评为特技烹饪技师,他们是范俊康、罗国荣和陈胜。在这之前,这三位特级烹饪技师以及王兰四位,就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特级厨师”称号。
作为新中国首批名厨,罗国荣的经历颇为传奇,他因为高超的厨艺,被当时的文化名流誉为“川菜圣手”。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5000人国宴之后,国家领导人称赞他“不愧是个帅才”。
▲四大名厨聚在一起讨论心得,右二为罗国荣大师
在烹饪界有人称罗国荣是现代川菜从创始定型期走向发展繁荣期的灵魂人物。称他是现代川菜只有三个可以称为“开派大师”之一。
罗国荣是整合成渝两地川菜的杰出人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也是让川菜上国宴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有人称,罗国荣是引领现代川菜出川誉满京华的一代宗师,称他为“首都川菜的奠基人”,是“北京”和“川菜”这两个重要元素的契合点。
罗国荣是国宴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建国初期至1959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举行重要宴会时以北京饭店的后厨力量为主,罗国荣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内被誉为“北京饭店宴会的顶梁柱”,主理操作过无数次国宴。
本次纪念活动就是缅怀罗国荣一生的杰出成就。
罗国荣的厨艺生涯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历史阶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5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翻天覆地的历史洪流中,他始终和极少数的川菜巨匠们引领着现代川菜由创始定型走向发展繁荣;他始终引领并服务于国是餐饮工作的舞台;他始终坚持将烹饪当做文化和艺术来追求,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他始终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地将自己定位为中华食文化的“接力棒”和“传衣人”,广收门徒,精心传授,无私奉献,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2002年首批16位国宝级烹饪大师,有“烹饪特使”美誉,六、七、八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黄子云,还有于存大师、有四小名厨之誉的魏金亭大师,有“山城一把勺”之称、获首届全国烹饪大赛优秀厨师奖的陈志刚大师,都是罗国荣的徒弟。
罗国荣大师始终坚持正确、高明的事厨理念,将“凡料成珍”,“物有贵贱,菜无二品”这些厨界的精萃发扬到极致;他尊师重道,热心助人。解放战争时期为将救命的800石(一石为120斤,共计96000斤)大米送往解放区他竭尽全力,还冒着坐牢和杀头的危险,智救我党地下工作者。四川刚解放他就将自己辛苦创业,呕心沥血开设的成渝两地的高档餐馆“颐之时”无私奉献,交给国家。
魏金亭大师发起此次座谈会,就是为缅怀罗国荣大师业绩,继承和发扬光大他的厨德厨艺。能激励更多的来者满怀匠心,追慕前贤,奋发有为,砥砺前行,为弘扬中华食文化而自强不息。
据悉,作为魏金亭大师的高徒,高石桥先生全力支持此次座谈会,高石桥先生也是继承了魏大师尊师重道,不忘根本的传统美德,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为此次活动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