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四大经典轻机枪,三款都是抗日神器,第一名是苏联的抗德先锋
二战四大经典轻机枪,其中三款机枪堪称我军的“抗日神器”,第一名是苏联人的抗德先锋。
第四名,捷克ZB26轻机枪
捷克ZB26式轻机枪在我们的抗日战争中,无疑是一款明星级的武器,也是二战中捷克斯洛伐研制的最经典的轻型机枪。它标志性的超长枪管和倒插的弹夹,在整个二战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捷克轻机枪采用7.92毫米枪弹,弹容量为20发,弹夹位于机匣上方。枪管采用可更换的设计,有效地保证了其持续作战能力。枪管上的木质提把既能方便枪管在过热时及时更换,也方便在转移时携带,设计上非常的人性化。
因为这把枪轻便耐用,价格便宜,德军曾一度拥有五万余支捷克ZB26轻机枪,数量尤为庞大。在抗日战争中,它也是国军装备最多的轻机枪之一。
第三名,苏联DP 1928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这是由苏联军械师瓦西里·捷格加廖夫在上世纪20年代末研制,并由科夫罗夫兵工厂生产的一种轻型机枪,在日常游戏中被许多网友亲切地称为“大盘鸡”。
它枪长1270毫米,枪管长604毫米,空枪重9.12公斤,采用47发或是67发单层弹盘,也可以使用101发双层单盘供弹,有效射程可达800米。可以说,无论是持续火力输出还是远程火力压制,它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于1927年定型,并于次年正式装备苏联军队。在二战中,它不仅成为了苏联在苏德战争中的攻坚武器,在二战末期苏联对日作战的八月风暴行动当中,也曾大量装备苏军部队。
二战结束后,苏联用RPD轻机枪全面替代了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其余未被更换的部分最终被输送给了中国的抗日作战和朝鲜战争,可以说为我们志愿军在山地坑道攻防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名,英国布伦式轻机枪
布伦式轻机枪是英国在捷克ZB-26轻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轻型武器,该枪于1935年获得生产许可,并被正式列为英军制式武器装备。
与捷克ZB26一样,它采用了导气式工作原理,并在一些细节上稍微做了调整。不仅口径改为了7.7mm,弹匣容量也从二十发改为了三十发。从机枪的结构和性能上看,布伦式轻机枪已然是30年代顶级的轻机枪了。
布伦式轻机枪虽然制作优良,但该枪前期的产量并不高。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后,迫于战争的压力,英国只好向布伦式轻机枪的兵工制造商英格里斯公司追加15512挺的订单,这批枪械直到1942年才全部交付。
在此期间,为了应对德军方面的登陆进攻,英国甚至搬出了自己一战过时的装备与之抗衡,在没有布伦式轻机枪帮助的情况下,英军显现得非常被动。
据资料记载,从1939年9月至1944年3月,英国军队共计订购了布伦式轻机枪41658 挺,最终依靠该款武器重创德军,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帮助英国渡过了二战时期最艰难的时刻,赢得了英联邦军队的赞赏。
1943年5月,英格力斯公司承接了我国的生产合同,共计43000挺。引入我国后,它被命名为我们熟知的79式轻机枪。凭借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79式轻机枪赢得了我军的一致好评,并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名,苏联RPD机枪
苏联在二战期间,除了使用过“大盘鸡”DP 28之外,还有一款武器也在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它就是RPD机枪。
实际上,DP-28捷格加廖夫轻机枪虽然在二战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无论是从枪械构造,还是从设计上,DP机枪都已经过于陈旧,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
所以在苏德战争中,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德式通用机枪追着苏联DP-28打,而要想压制住德式MG 34和MG 42通用机枪,需要三把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才能将其压制住。
对于苏军而言,德式武器能够扼制自己军队的作战简直是莫大的耻辱,于是RPD轻机枪出现了。
相较于DP-28,RPD最本质的改变就是放弃了上方弹盘供弹的形式,彻底改为了弹链式供弹。这种供弹形式可以装配100发高容量弹药,让苏联士兵们爱不释手。毕竟对于联军士兵而言,一切问题来源于火力不足,只要子弹充足,别说是德式通用机枪,哪怕德军装备的是机关炮也难逃RPD的枪林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