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拥军慰问团走访慰问乌鲁木齐舰全体官兵
4月27日,在海军乌鲁木齐舰上,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组成的拥军慰问团开展了“舰市共建”慰问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记者宋建华摄)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青岛讯(记者宋建华 通讯员张伟)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70华诞之际,应海军乌鲁木齐舰全体官兵邀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组成拥军慰问团,带着乌鲁木齐市各族人民的问候和祝福,于4月26日至28日对海军乌鲁木齐舰官兵进行了走访慰问。
乌鲁木齐舰是现役国产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于2015年被海军命名,舷号“118”,是海军首个以新疆城市命名的舰艇,也成为乌鲁木齐市一张耀眼的海疆名片。2018年年初,乌鲁木齐舰加入海军战斗序列,已圆满完成了全训考核任务以及多项演习任务。
在青岛市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军港,慰问团登上乌鲁木齐舰开展了“舰市共建”慰问活动,为官兵们送去了慰问品和节日的祝贺。
慰问团团长、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于鸷隆为乌鲁木齐舰全体官兵介绍了乌鲁木齐市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入列一年以来,作为执行国家意志、捍卫民族利益的大洋旗舰,乌鲁木齐舰全体官兵勇闯大洋、走向深蓝,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做出了贡献,也让乌鲁木齐市有了展示自己独特魅力的海疆窗口。
舰市同名,血脉相连。有了乌鲁木齐舰,万里海疆与新疆首府距离不再遥远。作为乌鲁木齐舰授名城市,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将继续弘扬爱国拥军传统,不断拓展工作领域,打造工作亮点,继续做好“舰市共建”工作,助力乌鲁木齐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海军乌鲁木齐舰政治委员刘晖说,乌鲁木齐舰前面是大海,背后是乌鲁木齐市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关怀,全舰官兵将继续把乌鲁木齐市人民的鱼水情深化作奋进的动力,始终秉承“铸魂、精武、知兵、克敌”的舰训,向海图强、勇当先锋,以优异的训练成果为家乡添彩、为亲人争光。
慰问团一行还参观了乌鲁木齐舰所属的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军史馆、水兵广场以及海军博物馆等地。
市领导赵章平、艾克拜尔·吐尔洪及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领导参加活动。
舰市共建市舰共荣
乌鲁木齐市与海军乌鲁木齐舰开展“舰市共建”工作综述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宋建华 通讯员修杨磊)4月27日,在青岛市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军港,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的热情未减,海军乌鲁木齐舰又一次迎来了“家里人”――乌鲁木齐市拥军慰问团。
作为人民海军首个以新疆城市命名的军舰,乌鲁木齐舰自舰艇接装时就得到了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支持。2016年至今,乌鲁木齐市以“舰市共建、市舰共荣”为主题持续开展了“舰市共建”双拥工作。
三年多来,乌鲁木齐市连续5次派出慰问团登舰慰问全体官兵,积极协助乌鲁木齐舰创作了《乌鲁木齐舰舰歌》,设计了舰徽,送来了新疆书画家、摄影家创作的作品。乌鲁木齐舰官兵也以回访、送感谢信等形式,与“家里人”保持着联系。
三年多来,“舰市共建”工作的开展,将新疆与海疆连接在一起,将全市人民的心与海军官兵连在一起,促进了乌鲁木齐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工作,为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贡献了力量。
起航
新疆有了自己城市命名的舰艇
海风阵阵,海浪滔滔。军港内,乌鲁木齐舰舰身上舷号“118”异常醒目,军舰威武,红旗猎猎,迎接着家乡的客人。
中国舰艇是流动的国土,近年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人民海军高歌猛进、阔步前行,不少城市都期望有一艘自己城市命名的军舰,乌鲁木齐市也不例外。
2015年底,乌鲁木齐市政府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来函:该部接收某新型导弹驱逐舰,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相关部门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乌鲁木齐舰”,舷号“118”。乌鲁木齐舰成为人民海军中首个以新疆城市命名的军舰。
“世界距海洋最远的城市从此跟万里海疆有了联系,对于乌鲁木齐市全体市民说,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君说。
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迅速开展了与乌鲁木齐舰的对接慰问工作。
2016年年初,乌鲁木齐市组成了拥军慰问团奔赴舰艇所在地进行了走访慰问和工作对接,为全舰官兵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
此时的乌鲁木齐舰正处在接装阶段,慰问团送来宣传反映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风土人情及社会事业发展变化的宣传品,将新疆元素融入到乌鲁木齐舰中。
家乡的关心和支持,让正在进行专业培训的乌鲁木齐舰官兵倍感振奋,他们以新疆天山为名建立了“天山人家”微信群,舰艇领导在当年春节前夕还制作了体现乌鲁木齐特色的慰问信发给每一位官兵。
2016年,乌鲁木齐舰所属的海军某部领导率团来乌鲁木齐市回访,送来了舰艇模型。2017年,市委和市人民政府为乌鲁木齐舰官兵送去了慰问品。
从此,乌鲁木齐市与乌鲁木齐舰正式结缘,这是乌鲁木齐市首次走出疆外与部队共建,也是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首次支持人民海军的建设,创新了乌鲁木齐市双拥工作的新模式,标志着“舰市共建”工作解缆起航。
入列
万里海疆有了乌鲁木齐“名片”
黄海波飞浪卷,巨舰劈波向前。乌鲁木齐舰悬挂海军旗,舰艇武器先进,官兵精神抖擞。乌鲁木齐舰2018年年初入列,已成为卫戍海疆的重要力量。
2018年年初,为配合乌鲁木齐舰入列工作,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协助创作了《乌鲁木齐舰舰歌》,设计了舰徽,并为乌鲁木齐舰送来了新疆书画家、摄影家创作的作品。
乌鲁木齐舰入列前夕,乌鲁木齐市组成了拥军慰问团,对乌鲁木齐舰全体官兵进行了走访慰问。任君说,此次慰问活动中,乌鲁木齐市与乌鲁木齐舰确定了“舰市共建”的长效机制,万里海疆与新疆开始血脉相连。
万事俱备,乌鲁木齐舰正式入列,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应邀参加乌鲁木齐舰入列授旗仪式。乌鲁木齐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开启了建功大洋的新征程。
随着乌鲁木齐舰的入列,“舰市共建”工作也步入常规化,每逢重要节假日,乌鲁木齐市都会为舰艇上的“家人们”送去羊肉、干果等新疆特色慰问品,舰艇官兵每年都会为市委和市人民政府送来感谢信,感谢家乡人的惦念。
乌鲁木齐舰实习舰长马文鹏说,有了家乡乌鲁木齐市的关心和支持,全舰官兵将乌鲁木齐市作为大家的第二故乡。
乌鲁木齐舰的入列,在黄海之滨到天山山脉间架起了一座乌鲁木齐各族市民和北部战区海军军民团结、民族团结连心桥,既是乌鲁木齐市各族市民的骄傲,也打造了乌鲁木齐市在万里海疆上的一张靓丽“名片”。
远航
带着全市市民期望卫戍海疆
在人民海军70华诞之际,乌鲁木齐市拥军慰问团又一次登上了乌鲁木齐舰看望全体官兵,为大家带来了乌鲁木齐市各族市民的祝贺和问候。
慰问团还向官兵们介绍了乌鲁木齐的发展情况: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现代化国际城市正在形成,各族群众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有巡弋万里海疆的乌鲁木齐舰全体官兵的一份功劳。
乌鲁木齐舰政治委员刘晖说,家乡人民的关心和惦念,提振了全舰官兵的士气,也让大家在紧张的训练中多了一份深情和牵挂。
慰问活动中,乌鲁木齐市与乌鲁木齐舰相关领导协商并初步确定了双方今年双拥共建计划。
任君说,今年,乌鲁木齐市将继续拓展“舰市共建”工作范围,将邀请舰员代表赴乌鲁木齐市为学生、部队官兵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还将组织学校与乌鲁木齐舰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市民更加了解和认识乌鲁木齐舰,助力乌鲁木齐市争创双拥模范城‘九连冠’。”任君说。
海水滔滔,舰阵巍巍,威武的舰队后面是祖国人民。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舰市共建”工作,一定会为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目标贡献力量。
舰市同名血脉相连
走进乌鲁木齐“海疆名片”——海军乌鲁木齐舰
4月27日,在青岛市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军港,海军乌鲁木齐舰停泊在港口。 (图片由记者宋建华摄)
▲4月27日,在海军乌鲁木齐舰上,官兵们正在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在海军乌鲁木齐舰的女兵活动区,女兵们正在看书学习。
▲在海军乌鲁木齐舰食堂内的墙壁上,挂着新疆书画家、摄影家创作的作品。
▲海军乌鲁木齐舰的女兵宿舍,显得温馨而舒适。
▲在海军乌鲁木齐舰的宿舍区,悬挂着反映新疆风土人情的油画。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宋建华 通讯员张旭)中国舰艇是流动的国土,乌鲁木齐市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但是它却在海洋上有一张“海疆名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乌鲁木齐舰。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70华诞之际,本报特派全媒体记者跟随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双拥慰问团登上了海军乌鲁木齐舰,揭开了乌鲁木齐舰神秘的面纱。
海疆卫士中的“利器尖兵”
70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走向远海大洋,成为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海上武装力量,乌鲁木齐舰就是其中一员。
4月27日,青岛市某军港内,随处可见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的标语,各种舰艇静静停靠,如卫士守卫着海疆。
一艘船舷位置标注着“118”的舰艇停靠在港口内,这正是乌鲁木齐舰,全舰官兵列队欢迎乌鲁木齐市双拥慰问团。
海军乌鲁木齐舰实习舰长马文鹏为大家介绍了舰艇的基本情况:该舰是导弹驱逐舰,是海军现役战舰中最先进的战舰,可担负编队区域防空任务,也可单独或者协同其他兵力攻击敌大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
“通俗一点讲,驱逐舰是卫戍海疆的‘利器尖兵’,是海防的中坚战舰。”马文鹏说。
乌鲁木齐舰于2015年下水,2018年初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开始从船厂迈进万里海疆。经过2018年的训练,乌鲁木齐舰圆满完成了全训考核任务。
今年,乌鲁木齐舰先后多次参与演习、驻训等任务,完成首次实射某两型导弹一举命中、首次以编队指挥舰身份执行战备巡逻任务、首次纳入航母编队训练等任务。
马文鹏介绍,目前,实战化远航训练已经成为海军常态,乌鲁木齐舰已进入战备周期,任务越来越多,强度越来越大,标准会越来越高,但全舰官兵捍卫万里海疆的信心和决心也会越来越强。
展示新疆的窗口
舰市同名,血脉相连。行驶在万里海疆的乌鲁木齐舰,也是展示新疆的窗口和名片。
走进乌鲁木齐舰内部,随处可见新疆元素。从甲板走进舰舱,迎面就是金色、蓝色相间的乌鲁木齐舰舰徽。
舰徽是海军舰艇的标志,乌鲁木齐舰舰徽是由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协助设计的,由雄鹰和天山等形象组成,展翅而飞的金色雄鹰后面是蓝色的天山山脉,山脉上的白色冰川组成了“118”形状。舰徽旁是舰训“铸魂、精武、知兵、克敌”。
海军乌鲁木齐舰政委刘晖说,舰徽和舰训组合起来,代表着大海与天山血脉相连,战舰与城市休戚与共,代表着全舰官兵将锻造成一支攻必克守必固,能打仗,打胜仗的海上劲旅,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贡献力量,不辜负家乡人民的重托。
战舰的走廊、餐厅、休息室和会议室内,均悬挂着由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选送的新疆书画家、摄影家创作的作品,在舰艇走廊里,还有一块展示乌鲁木齐市政治经济社会情况的展板。
乌鲁木齐舰政治教导员张伟说,舰艇上没有新疆籍官兵,大家就通过这些宣传品了解新疆、了解乌鲁木齐,把乌鲁木齐市当成第二故乡。
乌鲁木齐舰技师邓涛是乌鲁木齐舰的首批舰员,他说,“家乡人”逢年过节都会寄来慰问品,他生平第一次吃到了馕,第一次吃到了新疆的羊肉,在万里海疆尝到了第二故乡的味道。
战舰上的潇洒女兵
走进乌鲁木齐舰,除了男兵外,还有一群女兵,让战舰上多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舰艇位置有限,女兵生活区并不宽敞,相比较男兵宿舍,这里仅仅是多了几排沙发,有单独的卫生洗漱空间,宿舍的床更舒适一些而已。
马文鹏介绍,战舰上女兵不多,主要负责航海通信等工作,但日常训练与工作跟男兵没有区别。
一头短发,说话干净利索、逻辑性强且不失幽默,这是战舰通信部门副通信长魏杨给大家的第一印象。
听说家乡来人了,24岁的魏杨化了淡妆,配上一身海军服,更显英姿飒爽。她说,女孩都爱美,她也买了一堆化妆品,但紧张的训练和繁忙的工作让她时常忘了自己是个女生,平时就是清水洗脸而已。
作为技术骨干,魏杨干的活儿一点不比男兵少。她曾经连续三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休息一天后继续工作。
魏杨一年只有30天休假,她时常也会想家,而她排遣思乡之苦的方法很特别,就是做梦把家里人都梦一遍。
魏杨自称是半个新疆人,原因是她有三个新疆籍大学同学,这让她能在舰上给大家讲讲自己听来的新疆故事。
“等我再休假,我要带着家人去新疆,去乌鲁木齐了解大家的第二故乡,给大家讲一讲亲眼见到的人和事。”魏杨说。
艰苦的生活也很丰富
慰问仪式上,全体官兵一起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人民海军向前进》两首歌,嘹亮的歌声在军港内回荡。
张伟说,唱歌是官兵们每天都要进行的娱乐活动,虽然舰上训练辛苦,但大家的生活却不无聊。
舰艇内配备有图书室、洗衣房和健身室等设施,能满足大家的生活需求。
乌鲁木齐舰全体官兵最注重的是学习。舰上有三个“半小时”学习计划,早晨半小时广播,中午半小时读报,晚上半小时电视。
魏杨说,大家最喜欢看央视《新闻联播》,特别是军舰远航时更是如此,能了解全国发生的事,还能知道国家的大政方针。
邓涛去年获得了海军组织的专业比武第一名。他说,以舰为家,让他能更加专心学习和研究专业技能,增强学习能力,实现了自我突破和人生价值。
舰上也会有各种娱乐活动。张伟说,每隔一段时间,舰上都会有甲板运动会,有踢毽子、跳绳等趣味比赛,大家都争着参与。
“逢年过节还会有文艺汇演,大家自编自演节目,女兵的节目最受欢迎。”张伟说。
中午,战舰准时开饭。食堂内,各色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有香煎牛排、粉丝生蚝、干煸茶树菇等热菜,主食是锅贴,还有4种饮料,以及汤和水果。
乌鲁木齐舰军需主任赵辉说,餐饮保障是舰艇重要的工作,他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为全体官兵科学搭配每一餐饮食,确保大家保持战斗力。
伙食虽好,但大家也有“挑食”的时候,魏杨说,如果长时间在海上航行,一盘素炒青菜比海鲜和肉更能吸引人。
慰问活动结束,官兵们一一跟大家挥手作别,走出舰舱时,一行醒目的红色大字“人民海军忠于党,舰行万里不迷航”映入眼帘。